《(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规范了相关疾病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等内容,以下是部分要点:
中医无急、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的病名,通常将急性胆囊炎归于 “胁痛”,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归于 “胆胀”。
-
急性胆囊炎:包括胆腑郁热证和热毒炽盛证。例如,胆腑郁热证的主症为上腹持续灼痛或绞痛、胁痛阵发性加剧,甚则痛引肩背;次症有晨起口苦、时有恶心等。热毒炽盛证主症有持续高热、右胁疼痛剧烈、拒按等。
-
慢性胆囊炎:有肝胆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胆热脾寒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阴不足证、脾胃气虚证。如肝胆气滞证主症为右胁胀痛、心烦易怒;次症有厌油腻、时有恶心等。
-
胆石症:分为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肝阴不足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滞证、热毒内蕴证。以肝郁气滞证为例,主症为右胁胀痛,可牵扯至肩背部疼痛不适、食欲不振、遇怒加重;次症有胸闷、嗳气等。
-
治疗目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相关检查指标;防止病情复发;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手术率。
-
治疗原则:急性胆囊炎以清热利湿,行气利胆,通腑泻火为主。慢性胆囊炎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扶正为主。胆石症实证以祛邪为主,同时配合针刺、耳穴、推按运经仪等利胆排石治疗,虚证以扶正为主。
-
辨证论治:
-
急性胆囊炎:胆腑郁热证治以清热利湿、行气利胆,方用大柴胡汤加减。热毒炽盛证治法为清热解毒、通腑泻火,方选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
慢性胆囊炎:如肝胆气滞证,治法是疏肝利胆、理气解郁,主方为柴胡疏肝散加减。
-
胆石症:实证采用疏肝理气、清热祛湿、通下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虚证以滋阴清热为主。
此外,还有针刺、穴位埋线、推按运经仪、耳穴、药物贴敷等疗法。同时,患者宜摄入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卫生,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