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方面
临床表现
症状:有明确外伤史,伤后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骨折移位明显时可出现 “餐叉手”“枪刺手” 畸形。
体征:腕部肿胀、压痛明显,活动受限,皮下可能有瘀斑,尺桡骨茎突关系异常,部分有骨擦音、异常活动,但不可反复诱发,以免造成神经血管损伤,还需注意是否有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及全身合并伤。
检查手段
首选检查:标准腕关节正位和侧位 X 线片检查是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效果的首选检查。
补充检查: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X 线片无法判断关节内骨块移位情况时,可进行 CT 检查。
治疗方面
保守治疗
急诊复位指征:移位的关节外稳定骨折及软组织受到威胁的任何不稳定型骨折均需行急诊手法复位。
整复方式:根据骨折类型,应用牵引、“折顶” 复位和维持复位等方式进行手法复位。推荐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麻醉下手法复位,以改善患者疼痛体验,提高依从性。
固定方式:对于行保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推荐采用石膏进行可靠外固定,正确的小夹板也可取得满意疗效。
功能锻炼:保守治疗(石膏或夹板固定)期间,患肢非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能够促进患者拆除固定后早期(伤后 3 个月内)的功能恢复。拆除石膏后,推荐采用主动联合被动功能锻炼,联合使用多模式的康复方式较单一康复方式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康复。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对于年龄 <65 岁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后桡骨短缩> 3mm,背倾角>10°,或者关节面移位或台阶 > 2mm 时,推荐行手术治疗;对于老年(年龄≥65 岁)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获益并不优于保守治疗。
手术入路:推荐根据骨折类型和医生经验,首选掌侧入路,根据需要可选择其他入路。
固定方式:手术治疗首选钢板固定,也可根据骨折形态及软组织条件选择其他固定方式。
特殊情况处理: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中发现下尺桡关节不稳定时,建议采用长臂石膏制动或修复手术;术后出现症状性下尺桡关节不稳定时,建议手术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仅当下尺桡关节不稳且骨折位于茎突基底部时,行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舟骨骨折时,建议同期手术治疗;合并月骨周围损伤时,推荐同期手术干预。
并发症防治
预防性腕管松解: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无明显腕管综合征症状和体征的患者,不建议行预防性腕管松解。
螺钉穿出预防:对于桡骨远端骨折行掌侧钢板固定的患者,推荐术中增加背侧切线位透视,以避免可能的背侧皮质螺钉穿出。
内固定物取出:对于行掌侧边缘钢板固定的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在出现肌腱相关症状后建议及时取出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