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
疾病诊断:参照《Chines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adults(2017)》《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2019 guidelines for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2019)》等,进一步集合专家共识意见确定诊断标准。
临床分期与分型
国际骨微循环研究学会分期:国际骨微循环研究学会(ARCO)于 2019 年发布了升级版的分期系统。
日本骨坏死研究会分型:日本骨坏死研究会(JIC)分型系统依据坏死位置相对于髋臼负重区域的位置确定,是决定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最终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CT 侧位分型:在 JIC 分型的基础上,2023 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提出基于 CT 影像,根据坏死区在 CT 侧位上的位置将 JIC C1 型分为 5 个亚型,以进一步判断 JIC C1 型的预后。
股骨头塌陷预测
“围塌陷期” 理论:临床实践中 ARCO 分期无法界定软骨下骨已出现微骨折,但股骨头外形尚完整的时期,“围塌陷期” 指受累股骨头从将要塌陷到塌陷早期(疼痛时间<6 个月)的阶段,是 NONFH 最后的治疗窗口期。
前 / 外侧保留角:用于精确评估坏死位置对预后的影响,研究显示这两个角的大小与塌陷率均呈负相关。
鉴别诊断
症状性鉴别诊断:NONFH 常以髋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大腿前部或膝关节,并在负重或活动时加重,休息后有所缓解。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髋部轻微不适或疲劳感。随着病情进展,髋关节活动逐渐受限,尤其是内旋和外展活动明显受限,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髋骨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
影像学鉴别诊断:需要与髋骨关节炎、髋关节滑膜炎、髋关节感染性病变、髋关节肿瘤等进行鉴别,不同疾病在影像学上有各自的特征表现。
中医辨证分型
将 NONFH 分为气滞血瘀、痰瘀阻络、经脉痹阻、肝肾亏虚 4 种证型。
治疗
非手术保髋方法
限制性负重:建议将限制性负重作为其他保髋方式的辅助手段,应用于 JIC C1、C2 型,ARCOⅠ~Ⅲ 期的 NONFH 患者。
药物治疗:对 ARCOⅠ~Ⅲ 期的患者,可以采取特定中药治法进行治疗。部分西药治疗可降低 NONFH 的塌陷率,但双膦酸盐类药物未见明显疗效。
物理治疗:对 ARCOⅠ~Ⅲ 期的 NONFH 患者,可采用体外冲击波、高压氧等物理治疗。
保髋手术
髓芯减压术:不推荐单纯使用髓芯减压治疗 NONFH。
不带血供的植骨术:对 ARCOⅡ、Ⅲ 期,CT 侧位分型为 2、3 型的 JIC C1 型及 JIC C2 型 NONFH 患者,推荐采用不带血供的植骨术治疗。
带血供的植骨术:对于 JIC C2 型或疼痛时间>6 个月的 JIC C1 型 NONFH 患者,在术者手术技术足够熟练的前提下,可考虑采用带血供的植骨术治疗。
截骨术:对于 ARCOⅡ、Ⅲ 期,JIC C1、C2 型,坏死体积小于 2/3 的 NONFH 患者,在术者手术技术足够熟练的前提下,可使用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术或转子间内翻截骨术治疗。
多孔钽棒等新材料支撑:对于 ARCOⅠ、Ⅱ 期,JIC C1、C2 型的 NONFH 患者,多孔钽棒支撑可能会获得较好的中期临床疗效。
术中生物制剂辅助治疗:在进行不带血供的植骨术或带血供的植骨术治疗 NONFH 的基础上,可考虑选择联合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等生物制剂以促进骨坏死修复进程。
人工关节置换:对 ARCOⅣ 期,且年龄>55 岁或症状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可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