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保守治疗失败的终末期踝关节炎。已行一侧踝关节融合术的双侧病变患者,如对侧仍存在手术指征,应考虑选择全踝关节置换术。
禁忌证:存在术区活动性感染、局部软组织条件差、骨骼发育未成熟、大范围距骨坏死或胫骨缺损、严重骨质疏松症、神经血管系统病变(如沙尔科关节、肢端血运差、动脉闭塞性病变)等严重影响术后功能恢复,以及心肺功能衰竭等不能耐受手术的情况。
术前准备
影像学检查
术前拍摄负重位双足正位、双踝正侧位、双下肢全长及后足力线位 X 线片,有条件者可行患侧踝关节 CT 三维重建。
拟行 PSI TAA 的患者,术前需行患侧包含小腿全长和足踝在内的 CT 三维重建。
需要了解关节软骨、滑膜及踝关节周围韧带情况,以除外类肿瘤疾病;判断炎性关节病及骨坏死程度时,患者需完善患侧踝关节 MRI。
PSI 设计及假体位置规划
术前规划胫骨假体放置位置时,应参考胫骨机械轴线;小腿无明显畸形且无法获得小腿全长 CT 三维重建时,可以参考胫骨远端解剖轴线。
术前规划胫骨假体在横断面的放置方向时,可依据踝关节内侧沟和外侧沟的角平分线。
在不影响踝关节稳定性、不发生撞击的前提下,踝关节假体应尽量符合解剖学并选择尽可能大的型号。
在保证假体可以置入及尽量覆盖截骨面区域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减少截骨量。
此外,在术中技术要点方面,需注意软组织松解与平衡、截骨操作精准度、假体植入位置与稳定性等;围手术期管理包括术前合并症的处理、术后疼痛管理、抗感染、预防血栓等;术后康复要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早期进行踝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并定期随访评估康复效果和假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