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科医学 > 文章内容

克-雅病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5-08 08:30浏览:

《克 - 雅病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专家共识》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证据,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了 15 个临床关注问题,形成 24 条具体推荐意见,以下是部分内容3
 
  1. 诊断相关
    • 当患者出现快速进展性痴呆伴肌阵挛或共济失调等症状时,建议进行克 - 雅病的排查。
    • 诊断方法包括常规行脑脊液 14-3-3 蛋白检测;有条件的行脑脊液、皮肤或其他组织的 RT - QuIC 检测;脑脊液总 Tau 蛋白水平、磷酸化 Tau 蛋白与总 Tau 蛋白的比值有助于诊断及鉴别。同时,常规行脑电图(EEG)检查,推荐对所有怀疑克 - 雅病诊断的患者,常规行头颅磁共振平扫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 表观弥散系数图(ADC)检查,有条件可行放射性核素检查(18F - FDG PET 或 SPECT)协助诊断。脑组织活检是克 - 雅病的诊断金标准,如高度怀疑克 - 雅病需与其他疾病鉴别,必要时可考虑进行脑组织活检。有条件的机构对所有怀疑克 - 雅病诊断的患者行 PRNP 基因检测。
  2. 朊毒体灭活:朊毒体对常规消毒方法抵抗力强,可通过 134℃以上高压蒸汽、1mol/L 氢氧化钠、高浓度含氯消毒剂(10000mg/L)等灭活。
  3. 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克 - 雅病可以在医疗操作过程中通过被朊毒体污染的医疗器械以及高 / 中危险传染风险等级的人体组织、血体液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其高危因素包括高龄,特定基因型(如 PRNP 基因 129 位点的 MM、MV 和 VV 基因型),特定医疗史(如硬脑膜移植、输血),进食含朊毒体的牛肉制品等。
  4. 个人防护:根据诊疗过程可能接触疑似 / 确诊克 - 雅病患者的组织类型不同,感染风险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类。开展低感染风险诊疗操作时落实标准预防,中 / 高感染风险操作时需额外防护。
  5. 患者安置:一般情况下无需单间隔离;但若患者存在颅骨开放、脑脊液渗漏等情况,宜安置于单人病房管理。
  6. 医疗器械处理:尽量选用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并在使用后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如需使用可复用器械,应易于清洁,并将使用的数量控制至最低;并根据接触组织的风险等级不同,使用后的器械应选择相应的消毒灭菌方法。
  7. 临床样本转运与处置:疑似 / 确诊克 - 雅病患者的临床样本应用独立样本袋封装后,经专用转运箱运输。废弃的疑似 / 确诊克 - 雅病患者的临床样本应按照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置,医疗废物垃圾袋双层密闭封装并张贴明确标识。
  8. 织物与废物处置:污染织物需经 10000mg/L 含氯消毒剂或 1mol/L 的氢氧化钠浸泡消毒,或选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进行处理;或直接参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患者在医疗机构内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均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医废垃圾袋予以双层密闭封装并明确标识后转运。
  9. 环境清洁消毒:被高 / 中度危险组织污染的环境表面采用高浓度含氯消毒剂或氢氧化钠消毒,被低度危险组织污染的环境表面可采用一般标准消毒方法处理。
  10. 遗体处置与器官捐献:疑似 / 确诊克 - 雅病患者的遗体应做好感染控制处置后进行焚烧处理,且此类患者不应进行器官捐献。
  11. 职业暴露处理:医务人员主要通过锐器伤以及黏膜组织暴露于高 / 中危险度组织发生克 - 雅病职业暴露,应立即予以应急处置,做好随访及心理支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