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现场急救的目的是在将患者送往医院之前,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理,以减轻疼痛、避免损伤加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后续的治疗创造良好条件。以下是骨折现场急救的主要步骤和要点:
抢救生命
检查呼吸和心跳:到达现场后,首先要快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判断呼吸和心跳是否正常。如果患者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对于非专业人员,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按照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30:2 的比例进行操作。
处理严重出血:大量出血是导致骨折患者休克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发现伤口出血严重,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压迫止血,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衣物等按压在伤口上,持续用力压迫,以减少出血。如果是四肢出血,可在伤口的近心端用止血带或布条等进行绑扎止血,但要注意标记时间,每隔 1 - 1.5 小时松开 1 - 2 分钟,避免肢体长时间缺血导致坏死。
伤口包扎
清洁伤口(如果条件允许):在包扎前,如果有条件,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以清除伤口表面的污垢和异物,但不要用力擦拭,以免加重伤口损伤。对于开放性骨折,要尽量避免将骨折端外露部分回纳到伤口内,因为这可能会将外界的细菌带入伤口深处,增加感染的风险。
包扎材料的选择:选择干净、无菌(如果有)的包扎材料,如绷带、三角巾或干净的布块等。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松起不到包扎的作用,过紧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
妥善固定
固定材料的选择:可以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板、硬纸板等作为临时固定材料。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也可以将受伤的肢体与患者的身体或未受伤的肢体固定在一起。例如,上肢骨折可以将上肢固定在胸部,下肢骨折可以将两腿捆绑固定在一起。
固定的位置和方法:固定时要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以限制骨折端的活动。例如,在小腿骨折时,固定材料要从膝关节上方一直延伸到踝关节下方。在固定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如果是怀疑颈椎骨折,需要有专人托住患者的头部,保持头部、颈部和身体在一条直线上,避免颈部的扭曲和晃动,可以使用颈托(如果有)进行固定。
迅速转运
搬运方式的选择:根据患者骨折的部位和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搬运方式。对于脊柱骨折患者,要采用平托法或滚动法将患者平移到担架或硬板上,严禁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或用搂抱的方式搬运,以免损伤脊髓。对于四肢骨折患者,在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受伤的肢体,避免碰撞和受压。
转运途中的注意事项:在将患者送往医院的途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如果患者出现呕吐,要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同时,要尽量减少车辆的颠簸,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以减轻疼痛。如果是使用救护车转运,车上的医护人员要随时准备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