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方式
成角移位:骨折端的纵轴线相交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成角。例如,股骨干骨折后,骨折端可能会出现向前或向后的成角移位,这会影响肢体的正常力线。
侧方移位:骨折端沿冠状面或矢状面移位,分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位。如桡骨骨折后,骨折端可能会出现侧方移位,使肢体外观出现畸形。
缩短移位:骨折端相互重叠或嵌插,导致肢体长度缩短。在股骨干骨折中,粉碎性骨折或嵌插骨折可能会出现缩短移位,影响肢体的正常长度。
分离移位:骨折端相互分离,间距增大。这种移位较少见,一般是由于过度牵引等不当操作引起的。
旋转移位:骨折端围绕骨的纵轴旋转。例如,肱骨骨折后,骨折端可能会出现旋转移位,使上肢的旋转功能受到影响。
影响移位的因素
暴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暴力越大,骨折移位的可能性和程度越大。如强大的直接暴力使骨折端产生较大的移位。暴力的方向决定骨折端的移位方向,如侧方暴力会导致侧方移位。不同性质的暴力(如扭转力、剪切力等)会造成不同类型的骨折移位。
肌肉的牵拉:骨折周围的肌肉收缩会牵拉骨折端,导致移位。例如,在肱骨干骨折时,三角肌的牵拉可能会使骨折近端向外上方移位。
骨折远侧段肢体重量:骨折远侧段肢体的重量也会影响骨折移位。如在胫腓骨骨折时,小腿的重量会使骨折远端出现下垂移位。
不恰当的搬运:在搬运骨折患者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如没有对骨折部位进行适当固定,可能会导致骨折移位。例如,在搬运脊柱骨折患者时,若未采用平板搬运,随意搬动患者,可能会加重脊柱骨折的移位,甚至损伤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