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护理医学 > 文章内容

全身麻醉的分类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4-09-28 09:41浏览:

 吸入麻醉
定义与机制:通过呼吸道吸入挥发性麻醉药或气体麻醉药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麻醉药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再分布到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
常用药物:异氟烷、七氟烷和地氟烷等。以七氟烷为例,它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对呼吸道刺激小等特点,在小儿麻醉中应用广泛。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麻醉机的蒸发器精确控制吸入浓度,从而调节麻醉深度。
设备与操作:需要使用专门的麻醉机。麻醉机可以提供氧气和麻醉气体的混合气体,并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在诱导阶段,先开启麻醉蒸发器,使患者吸入一定浓度的麻醉气体,逐渐进入麻醉状态。在维持阶段,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的反应,持续调整麻醉气体浓度。
静脉麻醉
定义与机制:将麻醉药经静脉注入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麻醉作用。
常用药物:
丙泊酚:是一种快速短效的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约 30 - 40 秒)、苏醒迅速且完全的特点。常用于麻醉诱导和短小手术的麻醉维持。它还具有一定的止吐作用。例如,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可以使患者快速进入麻醉状态,检查结束后很快苏醒。
依托咪酯: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尤其适用于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它的主要缺点是可能会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和术后恶心、呕吐。
氯胺酮:能产生一种分离麻醉状态,患者意识模糊但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它有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常用于小儿麻醉和一些体表短小手术。
复合麻醉
定义与目的: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或技术,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并减少单一麻醉方法的不良反应。例如,在一些长时间的复杂手术中,采用静脉 - 吸入复合麻醉,即静脉注射丙泊酚等药物进行诱导,然后吸入七氟烷等维持麻醉,同时配合使用肌肉松弛药和镇痛药。
应用场景与优势:在胸外科、神经外科等大型手术中应用广泛。通过复合麻醉,可以利用不同麻醉药物的优势,如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在麻醉深度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等方面相互补充,并且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