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体位与穿刺准备
体位: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穿刺时,患者一般取侧卧位,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屈,双手抱膝,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穿刺。
消毒与铺巾:在穿刺部位(一般是腰部椎间隙)进行严格的皮肤消毒,范围要足够大,通常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骨尖,两侧至腋后线。然后铺上无菌巾,建立无菌区。
穿刺器械准备: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锐利,同时准备好局麻药、注射器等相关物品。
穿刺过程
定位椎间隙:通过触摸患者的脊柱棘突来确定穿刺的椎间隙。一般以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来确定 L₄ - L₅间隙或 L₃ - L₄间隙。
硬膜外穿刺:采用直入法或旁入法进行穿刺。直入法是直接将穿刺针垂直刺入椎间隙;旁入法是在棘突旁开一定距离进针,适用于直入法穿刺困难的情况。当穿刺针穿过黄韧带时,会有明显的落空感,此时表示已进入硬膜外腔。
蛛网膜下腔穿刺(腰麻):在确定进入硬膜外腔后,如需进行腰麻,可将特制的腰麻针通过硬膜外穿刺针的针芯继续刺入,当穿过硬脊膜和蛛网膜时,会有第二次落空感,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这表明已进入蛛网膜下腔。
注药与置管(如需要)
蛛网膜下腔注药:在确认脑脊液流出后,缓慢注入预先准备好的局麻药,注药速度要适中,一般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手术要求来控制。例如,布比卡因注入速度可稍慢,以避免麻醉平面过高。
硬膜外置管:对于硬膜外麻醉或腰 - 硬联合麻醉,在确认进入硬膜外腔后,通过穿刺针将硬膜外导管插入硬膜外腔一定长度(一般为 3 - 5cm),然后拔出穿刺针,固定好导管,以备后续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