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
解剖基础:蛛网膜下腔位于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充满脑脊液。成人脊髓下端一般终止于 L₁ - L₂椎体下缘,因此腰麻穿刺点通常选择在 L₃ - L₄或 L₄ - L₅间隙,以避免损伤脊髓。
麻醉特点:起效迅速,麻醉效果确切。可使阻滞范围内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同时受到抑制。例如,在下肢及下腹部手术中,如剖宫产手术、下肢骨折手术等,腰麻能快速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
常用药物:一般使用重比重局麻药,如布比卡因、丁卡因等。通过调整患者体位,可以控制麻醉平面。例如,将患者头高脚低放置,可使麻醉平面适当降低。
硬膜外麻醉
解剖基础:硬脊膜外腔是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壁之间的潜在间隙,其中含有脂肪、血管和淋巴管等。它向上与颅腔不相通,下端终止于骶裂孔。硬膜外腔穿刺可以在多个椎间隙进行,依据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麻醉特点:属于节段性麻醉,通过向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阻滞相应节段的脊神经根。它的麻醉范围可以通过调整局麻药的剂量和浓度来控制,而且可以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通过硬膜外导管间断或持续给药。例如,在胸部手术、上腹部手术和一些长时间的下腹部或下肢手术中应用广泛。
常用药物:常用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由于硬膜外腔血管丰富,药物吸收相对较快,所以要注意局麻药中毒的风险。
腰 - 硬联合麻醉(CSEA)
特点:结合了腰麻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和硬膜外麻醉可延长麻醉时间、便于术后镇痛的优点。先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注入少量局麻药达到快速起效的目的,然后在硬膜外腔置入导管,以备后续需要时补充局麻药或用于术后镇痛。
应用场景:在产科分娩镇痛和一些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应用较多。例如,在剖宫产手术中,CSEA 能快速使产妇下腹部及下肢麻醉,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术后还可通过硬膜外导管进行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