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麻醉
定义:将穿透性强的局麻药施用于黏膜表面,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位于黏膜下的神经末梢,使黏膜产生麻醉现象。
适用范围:常用于眼、鼻、咽喉、气管、尿道等部位的浅表手术或检查。例如,在眼科手术中,使用丁卡因滴眼液滴于眼结膜表面,可使角膜和结膜表面麻醉,方便进行一些如角膜异物取出等简单操作;在鼻腔检查时,将含有局麻药的棉片敷于鼻腔黏膜表面,减轻检查时的疼痛。
常用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等。丁卡因的麻醉作用较强,但毒性也相对较大;利多卡因起效较快,毒性相对较低,安全性稍高一些。
局部浸润麻醉
定义:将局麻药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阻滞神经末梢而达到麻醉作用。
适用范围:是应用最广泛的局部麻醉方法之一,适用于各种体表手术,如脂肪瘤切除术、皮下肿物活检等。例如,在进行手部小肿物切除时,沿着手术切口周围分层注射局麻药,使手术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常用药物: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利多卡因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它具有起效快、弥散广、穿透性强等特点;普鲁卡因毒性较小,但过敏反应相对较多,目前使用相对较少。
区域阻滞麻醉
定义:围绕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
适用范围:适用于一些肿块切除术,如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通过在乳腺肿块周围注射局麻药,可使支配该区域的神经传导受阻,从而达到麻醉效果,并且可以减少手术区域的出血,因为局麻药中的肾上腺素成分可使局部血管收缩。
常用药物:和局部浸润麻醉类似,主要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布比卡因的麻醉作用时间较长,适合一些手术时间稍长的操作。
神经阻滞麻醉
定义:将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丛、节的周围,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适用范围:应用于上肢手术(如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复位、手部手术等)、下肢手术(如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小腿及足部手术)等。例如,在肩部手术中,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使整个上肢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方便手术操作。
常用药物: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等。罗哌卡因具有感觉和运动分离的特点,即对感觉神经的阻滞作用较强,而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相对较弱,有利于术后患者肢体的早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