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肿瘤疾病 > 文章内容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药学监护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3-21 08:11浏览:

  1. 术前肠道准备:选择合适的肠道清洁剂,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注意服用方法和时间,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对于存在肠道梗阻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调整肠道准备方案。
  2. 抗感染:根据手术切口类型和患者感染风险,合理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一般在术前 0.5 - 2 小时静脉输注,如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1500ml,可术中追加一剂。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如体温、血常规、切口情况等,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及用药疗程。
  3. 抗栓:评估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对于高风险患者,如合并肥胖、糖尿病、长期卧床等,可在术前开始使用预防性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术后若无出血等禁忌,应尽早恢复抗凝治疗,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血尿等。
  4. 镇痛:制定多模式镇痛方案,包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局麻药物等联合区域阻滞技术。术前可采用硬膜外置管连续镇痛或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术后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合理调整镇痛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同时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
  5. 营养支持: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或预计术后不能经口进食超过 7 天的患者,应给予营养支持。术前可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剂或管饲进行,术后根据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注意营养制剂的选择和输注速度,避免发生胃肠道不耐受和代谢紊乱。
  6. 血糖管理: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应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空腹血糖 7 - 10mmol/L,餐后血糖 10 - 13.9mmol/L。可通过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术中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术后继续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同时注意胰岛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7. 血压管理:术前血压应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对于高血压患者,需继续服用降压药物至手术当日,避免突然停药导致血压波动。术中维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过高引起出血或过低影响重要器官灌注。术后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物剂量和种类。
  8. 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生理需要量、失血量、尿量等情况,合理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术中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监测每搏量变异度、脉压变异度等指标,指导液体输注。术后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出现脱水、水肿、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9. 恶心呕吐(PONV)管理:对于 PONV 高风险患者,可在术前使用预防性止吐药物,如 5 - 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等。术后根据患者恶心呕吐情况,及时给予止吐治疗,同时注意止吐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嗜睡、头晕等。
  10. 气道管理:对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术前应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改善肺功能。术中注意保护气道,避免误吸,术后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等治疗,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11. 抗肿瘤药物选择:对于需要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基因检测结果、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肿瘤药物和化疗方案。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用药顺序及不良反应,如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氟尿嘧啶的胃肠道反应等,及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