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表现3: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颈等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部突出部位。常见临床分型有结节溃疡型、色素型、硬化型和浅表型。结节溃疡型开始为皮肤色、灰白色、蜡样或暗褐色小结节,逐渐增大,中央出现溃疡,边缘呈珍珠样;色素型病灶呈褐色或深黑色;硬化型表现为硬化的黄白色斑块,质硬,边缘不清,晚期出现溃疡;浅表型常见于躯干,病灶呈红斑或脱屑性斑片,逐渐向周围扩大,斑片周围可部分包绕珍珠状边缘,斑片表面可见小片浅表性溃疡和结痂。
-
检查:大部分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可通过临床表现初步诊断,借助皮肤镜等影像学手段可以极大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但仍有部分不典型或罕见类型需要进一步通过组织病理学确诊,组织病理学是诊断金标准。此外,高频超声、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CT/MRI 等在诊断和确定手术切缘方面也有价值。
-
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包括传统的手术和 Mohs 显微外科手术。传统手术需将瘤体以及周围邻近的组织切除,以达到对肿瘤完整彻底的根除治疗。Mohs 显微外科手术旨在尽量去除瘤体,同时尽量保留周围正常组织,其优势是可以减少肿瘤的复发,但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
-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浅表型或者特殊部位的皮肤基底细胞癌。对于浅表型基底细胞癌,瘤体位于表皮或者真皮浅层时,可以选择一些外用药物,如咪喹莫特等,或使用光动力疗法。对于一些特殊部位或瘤体较大不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也可选择放疗。另外,还有冷冻治疗等方式。对于晚期或转移性基底细胞癌,可考虑 hedgehog 通路抑制剂等系统性治疗。
治疗后前 5 年每 6 - 12 个月进行一次皮肤检查,之后每年 1 次至终生。因为多数复发在治疗后 2 年内,所以需严格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