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肿瘤疾病 > 文章内容

NCCN临床实践指南:卡波西肉瘤(2025.V2)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3-21 08:09浏览:

定义与病因2

 
卡波西肉瘤是一种在血管和淋巴管内壁形成的癌症,由感染人疱疹病毒 8 型(HHV - 8)引起。在健康人群中,这种感染通常不会引起症状,因为免疫系统可对其进行控制,但在免疫系统脆弱的人群中,HHV - 8 会导致卡波西肉瘤。

类型2

 
  • AIDS 相关型或流行病型:发生在感染了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人群中。
  • 移植相关或医源型:发生在器官移植后服用药物控制免疫系统的人群中。
  • 典型卡波西肉瘤:常见于具有东欧、地中海和中东血统的老年男性。
  • 地方型卡波西肉瘤:在非洲某些地区较为常见。

临床表现

 
  • 斑片期:出现红色或紫色丘疹,可融合呈斑块。
  • 斑块期:红色、蓝色、紫色或棕色增厚的斑块。
  • 结节期:斑块形成较大的结节,临床上可见溃疡,类似于化脓性肉芽肿。

诊断5

 
  • 临床表现:肢端出现红色或紫色斑块、结节、肿物且伴有疼痛等表现。
  • 辅助检查:皮肤镜下可发现特征性表现,如彩虹征、血管瘤改变;确诊主要依赖病理活检,病理可见许多裂隙样血管以及红细胞游离于周围组织,还可结合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染色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

 
  • 手术治疗:早期小损害可手术切除,适用于局部活检或切除孤立结节。
  • 放疗:卡波西肉瘤对放疗相对敏感,对孤立性斑片和斑块治疗效果好,但对较大的融合性和水肿性损害效果较差。
  • 化疗:报道有效的化疗药物有放线菌素 D、达卡巴嗪、卡莫司汀、博莱霉素、多柔比星、依托泊苷、硫酸长春碱、长春新碱等,可单一静脉给药或联合使用。
  • 免疫治疗:包括重组干扰素 α、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因子、白细胞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反应调节剂阿地白介素(IL - 2)等。
  • 抗病毒治疗:有齐多夫定、地丹诺辛和双脱氧胞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