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肿瘤疾病 > 文章内容

NCCN临床实践指南:阴茎癌(2025.V2)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3-21 08:01浏览:

诊断

 
  • 症状与体征:阴茎癌患者可能出现阴茎头部或包皮的肿块、溃疡、出血、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 检查:确诊需要取病变处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对于临床怀疑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还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 等,以评估淋巴结及远处器官的情况。

治疗

 
  •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肿瘤仅发生于包皮远端的(T1)可仅行包皮环切术。对于肿瘤侵及远端阴茎范围较小且浸润深度较浅的病例(T1),特别是较年轻的患者,可考虑行激光灼烧、阴茎头切除等保留阴茎的术式。对于肿瘤范围大且浸润较深的病例(T2 - T3),则多需行阴茎全切或部分切除。如肿瘤侵犯阴囊、耻骨、前列腺等邻近脏器组织(T4)需考虑一并切除。
  • 淋巴结处理:对于确诊时腹股沟无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的患者(cN0),如肿瘤局限,进行规律复诊即可;但对于有高危因素的(T1b 以上),应进行胸 / 腹 / 盆腔 CT 等影像学评估,酌情行腹股沟淋巴清扫。对于存在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的患者,先进行术后 3 - 4 周的口服抗炎治疗,如淋巴结仍未缩小或活动度较差,多考虑为肿瘤转移,应进一步行影像学评估,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病理确诊后行淋巴清扫。对于转移淋巴结多发(>3 个)、较大(>4cm),粘连固定严重和 / 或存在原发肿瘤高危因素的病例(N2 - N3),应考虑在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淋巴清扫,术后根据病理情况探讨是否行进一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 放化疗:对于一些保留阴茎的手术病例,可酌情结合放化疗。对于转移性阴茎癌患者,在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的基础上,还需酌情采取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随访

 
一般在术后的前两年建议患者每 3 个月进行一次规律的复诊,如情况稳定则在术后的第 3 - 5 年可将复诊间期延长至每隔半年 1 次,如 5 年无复发,则可将随访间期延长至一年 1 次。随访内容包括局部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基于现有知识的介绍,具体的《NCCN 临床实践指南:阴茎癌(2025.V2)》可能会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对诊疗建议进行更新和完善。如需获取最准确和详细的信息,建议访问 NCCN 官方网站或咨询相关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