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RFA)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可用于良性甲状腺结节、复发性甲状腺癌(RTCs)和原发性甲状腺微癌的替代手术治疗2。对于复发性甲状腺癌,虽然手术是标准治疗方法,但再次手术可能因纤维化和解剖结构扭曲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手术风险高或拒绝再次手术的患者,超声引导下的消融技术,如射频消融、乙醇消融和激光消融等,可作为替代治疗方法1。
-
适应证:一般适用于手术风险高或拒绝再次手术的复发性甲状腺癌患者。具体可能包括一些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存在严重合并症而增加手术风险的患者,以及因各种原因拒绝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等。
-
禁忌证:可能包括颈部或远处有广泛转移、癌灶短期内进行性增大、病理学检查属于高危亚型、病灶对侧声带功能不正常、严重凝血功能障碍、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情况。
-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评估复发性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可用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此外,可能还会根据情况进行颈部增强 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更全面地了解肿瘤的侵犯范围。
-
实验室检查:通常会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指标、血生化等常规术前检验,排除手术禁忌证。
-
病理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均需穿刺活检获得满意的病理结果,推荐采用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行细胞学检查,细胞病理学报告推荐采用贝塞斯达(Bethesda)报告系统;也可应用粗针穿刺活检(CNB)行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病理类型。
-
麻醉方式: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疼痛耐受情况也可选择局部神经阻滞、静脉全身麻醉、复合麻醉等。
-
操作过程:常规消毒、铺巾,超声引导下用麻醉药局部麻醉皮肤穿刺点至甲状腺前缘外周包膜。然后在超声引导下以 2% 利多卡因或其稀释液在甲状腺前包膜与颈前肌群间隙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及隔离,随后以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或加入适量肾上腺素混合液)形成安全隔离区域,以保护周围重要结构。选取安全、较近的路径,在影像引导下避开颈部血管、气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将射频消融针经皮置入病灶内,通过产生局部高温,引起病灶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4。
-
术后观察:患者术后需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观察有无出血、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
-
并发症处理: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局部疼痛、出血、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多数并发症可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得到缓解。如出现声音嘶哑,可能是由于喉返神经损伤,需要给予营养神经等治疗;如出现出血,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可采取压迫止血、手术止血等方法。
-
随访:治疗后的随访非常重要,包括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疾病有无复发或进展。随访时间和频率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