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学检查:超声可用于初步筛查,发现肾脏肿块。CT 扫描是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有助于肿瘤分期。MRI 在评估肿瘤与血管关系、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瘤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PET - CT 对于判断远处转移,尤其是骨转移和软组织转移有一定价值,但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多用于难以明确是否有转移的情况。
-
病理诊断:通过手术切除标本、穿刺活检等获取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是确诊肾癌的金标准,可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等,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非常重要。常见的肾癌组织学类型有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等,不同类型的肾癌在治疗和预后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
局限性肾癌2:
-
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局限性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经典范围包括肾周筋膜、肾周脂肪、患肾、同侧肾上腺、肾门淋巴结及髂血管分叉以上输尿管。对于临床分期为 Ⅰ 或 Ⅱ 期,肿瘤位于肾中、下部分,肿瘤 < 8cm、术前 CT 显示肾上腺正常的患者,可选择保留同侧肾上腺的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可经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
-
保留肾单位手术(NSS):适用于肾癌发生于解剖性或功能性的孤立肾,如先天性孤立肾、对侧肾功能不全或无功能者以及双侧肾癌等患者;相对适用于肾癌对侧肾存在某些良性疾病,如肾结石、慢性肾盂肾炎等可能导致肾功能恶化的疾病患者;对于临床分期 T1a 期(肿瘤≤4cm),肿瘤位于肾脏周边,单发的无症状肾癌,对侧肾功能正常者也可选择实施 NSS。
-
腹腔镜手术:包括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肾包膜内,无周围组织侵犯以及无淋巴转移及静脉瘤栓的局限性肾癌患者,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当,但对≥T3 期的肾癌、曾有患肾手术史以及其他非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视为禁忌证。
-
微创治疗:射频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冷冻消融治疗肾癌处于临床研究阶段,适用于不适于开放性外科手术者、需尽可能保留肾单位功能者、有全身麻醉禁忌者、肾功能不全者、有低侵袭治疗要求者。
-
肾动脉栓塞: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作为缓解症状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
-
术后辅助治疗:局限性肾癌手术后尚无标准辅助治疗方案,pT1a 肾癌手术治疗 5 年生存率高达 90%以上,不推荐术后选用辅助治疗。
-
局部进展性肾癌2:首选治疗方法为根治性肾切除术,而对转移的淋巴结或血管瘤栓需根据病变程度选择是否切除。对于临床分期为 T3bN0M0 的患者可考虑行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不推荐对 CT 或 MRI 扫描检查提示有下腔静脉壁受侵或伴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患者行此手术。局部进展性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也尚无标准辅助治疗方案。
-
转移性肾癌(临床分期 Ⅳ 期):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
手术治疗2:切除肾脏原发灶可提高 IFN - α 或(和)IL - 2 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对伴发转移的患者,可视身体状况与肾脏手术同时进行或分期进行。对肾肿瘤引起严重血尿、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可选择姑息性肾切除术、肾动脉栓塞以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系统治疗:一线治疗有多种方案,如纳武利尤单抗和伊匹木单抗联合(1 类推荐)等;对于中高危透明细胞癌,乐伐替尼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1 类推荐)也是常用方案。后续治疗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卡博替尼(1 类推荐)、舒尼替尼等药物。
治疗后的随访对于监测疾病复发、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随访内容包括定期进行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MRI 等)、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具体的随访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方式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