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相关葡萄膜炎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葡萄膜炎与免疫专业组等制定,旨在规范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相关葡萄膜炎(JIA - U)的诊疗。以下是该共识的部分要点:
-
定义:JIA - U 是指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者出现的累及葡萄膜的炎症,可伴或不伴有眼前节、眼后节及眼附属器的其他病变。
-
流行病学:JIA - U 是儿童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所有儿童葡萄膜炎中占比约 20% - 40%。不同亚型 JIA 发生葡萄膜炎的风险不同,其中少关节型 JIA 患者葡萄膜炎的发生率最高。
-
眼部表现:JIA - U 多为慢性、双侧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眼前节表现为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前房细胞等,可伴有虹膜后粘连、瞳孔膜闭等并发症;眼后节可出现玻璃体混浊、黄斑水肿、视乳头水肿等。
-
全身表现:JIA 有多种亚型,不同亚型有不同的全身表现,如发热、皮疹、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贫血、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等。
-
诊断:JIA - U 的诊断主要依据儿童患有 JIA,同时出现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结合眼部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可疑患者,应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散瞳眼底检查等,还可根据需要进行眼部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检查。
-
鉴别诊断:需与其他类型的儿童葡萄膜炎相鉴别,如感染性葡萄膜炎(如结核性、病毒性等)、白塞病性葡萄膜炎、肉瘤样病性葡萄膜炎等。还需与一些非葡萄膜炎性眼部疾病相鉴别,如先天性青光眼、眼内肿瘤等。
-
治疗目标:控制眼部炎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治疗药物:局部治疗常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睫状肌麻痹剂等。对于病情较重或局部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联合全身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素等。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 - α 拮抗剂等在 JIA - U 的治疗中也有较好的疗效。
-
治疗方案制定:应根据患者的年龄、JIA 亚型、葡萄膜炎的严重程度、眼部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进行眼部及全身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随访频率:JIA - U 患者需要长期随访。在炎症活动期,一般每 1 - 2 周随访一次;炎症控制后,可逐渐延长随访间隔时间,每 3 - 6 个月随访一次。
-
随访内容:包括眼部检查(视力、眼压、眼前节及眼底情况等)、全身检查(评估 JIA 病情、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等),以及根据需要进行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通过随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