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 结肠损伤的处理原则为做好术前准备、早期手术、清除坏死肠段、干净彻底冲洗腹腔及充分引流。对结肠损伤的处置,采取一期或二期手术至今仍有争议。 近年来,已不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规定的那样结肠损伤必须作结肠造口术,因为对休克的处理、抗生...
结肠损伤属于空腔脏器损伤,结肠破裂后肠内容物溢出刺激腹膜引起腹膜炎,这与其他空腔脏器破裂的临床表现一致,只是结肠内容物对腹膜的刺激较轻,因此结肠损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发展缓慢,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值得警惕。结肠损伤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
绝大多数结肠血管扩张症的人群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少数病人以骤发、间歇或反复发作的无痛性下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发病特征。Welch报道72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中,有43例是由于结肠血管扩张症引起。Boley报道32例由结肠血管扩张症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其中23例在2次...
实验室检查对本病多无确诊价值,对原发疾病和并发症的诊断可提供帮助。 1.血常规 可有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2.血液生化 其指标变化与原发疾病有关,如动脉硬化者可有血脂代谢的异常;糖尿病者血糖代谢的相关指标异常;门脉高压症和肝病变晚期病人血浆蛋白代谢异...
(一)治疗 由于大部分结肠血管扩张症患者为老年人,其中相当多的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而且大部分患者出血可自行停止,因此对出血量较少,病变经肠系膜血管造影或纤维结肠镜确诊的患者,可先采取比较保守的治疗方法。但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有再次出血的可能。 1....
结肠血管扩张症 (一)发病原因 结疡血管扩张症的发生与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先天性动脉和静脉构成异常、血管硬化性病变以及结肠内压增高等因素相关。根据血管造影特点、发病年龄和家族史,结肠血管扩张症可分为3种类型: Ⅰ型:获得性血管畸形。最为常见,占...
1.便血与贫血 60%~90%的结直肠血管瘤患者由于反复大量无痛性便血而就医,便血颜色鲜红或呈紫黑色,有时混有血块,出血呈进行性加重,大多始发于幼年和青年,因而患者常伴有慢性贫血。 毛细血管状血管瘤引起的出血常是持续缓慢的出血,临床上多表现为慢性缺...
1.血常规 可有红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降低等贫血表现;血管瘤内有广泛的血栓形成时,血小板可因大量消耗而减少。 2.凝血功能检查 可有纤维蛋白原减少、凝血因子V和Ⅷ降低。 3.便常规检查 粪便可混有血块,或便血呈鲜红色或紫黑色。 1.纤维结肠镜检查 纤维结肠镜...
(一)治疗 结直肠血管瘤绝大多数需要积极治疗,在未作治疗的病人中,最终约有40%的患者死于血管瘤引起的出血。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血管瘤的大小和部位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包括血管瘤的硬化剂注射、冷冻、透热或电灼、电凝等疗法。通...
(一)发病原因 结直肠血管瘤的组织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起源于胚胎性血管错构芽,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引起肿瘤样增生而形成。 (二)发病机制 1.病理 病变常是多发,有的是单发,位于黏膜下层和肌层,可以侵及浆膜层。尤其是位于腹膜反折处的病变,甚至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