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科其他 > 文章内容

《老年共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解读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3-19 09:13浏览:

老年共病的概念及影响

 
  • 定义:老年共病指 2 种或 2 种以上慢性健康问题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老年人个体,包括脏器疾病、精神心理问题、老年综合征等,且这些问题影响个体健康状况并持续 1 年及以上。
  • 评估:需通过老年综合评估(CGA)判断共病对老年人健康状态的影响,包括是否增加健康相关不良结局风险、影响医疗决策等。
  • 状态关注:老年共病患者健康状态即使处于稳定期,也需定期综合评估。疾病进展、主要问题变化、新发健康问题等都可能产生影响,要动态关注。
  • 住院影响:住院老年共病患者易发生并发症,诊疗因共病而复杂化,会带来额外医疗花费。

老年共病管理目标

 
  • 综合目标:不仅针对疾病诊疗,更要关注老年人健康需求,以促进功能发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
  • 个体化目标:根据老年人不同健康状态、主要问题、预期生存期及本人意愿制定管理目标。
  • 动态调整:管理目标随老年共病患者健康状况、主要问题、患者意愿等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

老年共病管理原则

 
  • 用药管理:关注多重用药不良影响,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定期调整用药,对预期生存期有限患者多需药物精简。
  • 全面管理:不仅管理慢性疾病,还要管理老年综合征及慢性问题,借助老年综合评估及老年医学多学科团队开展工作。
  • 决策考量:单病治疗指南不能完全适用于老年共病,循证医学证据不足时,要综合考虑治疗利弊,患者意愿对诊疗决策很重要。
  • 患者参与:患者参与及自我管理很重要,决策和制定干预方案时要共同决策。
  • 动态管理:管理是连续动态过程,包括评估、决策方案制定、实施、再评估,以适应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管理目标变化。

老年共病管理决策

 
  • 分层管理:通过健康状态分层确立不同管理目标,对活力老年人、内在能力明显下降或衰弱的老年人、失能且不可逆转的老年人采取不同管理目标及干预策略。
  • 活力老年人:规范治疗慢性疾病,预防发展及并发症,识别干预多重用药等问题,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维护功能。
  • 内在能力下降或衰弱老年人:稳定慢性疾病,采取整合照护措施,结合运动锻炼、营养支持等维护内在能力,延缓失能进展。
  • 失能且不可逆转老年人:稳定疾病,控制症状,给予照护支持,维持残存功能,尊重意愿,保持尊严生活,对预期生存期有限者评估安宁疗护需求。

管理效果评价

 
涉及疾病防治、功能维护、老年综合征管理、社会支持、照护地点以及患者意愿等多方面内容,从健康结局、功能发挥、卫生经济学、患者满意度等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的角度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