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急诊急救 > 文章内容

2024 ESICM指南:重症监护病房的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2-19 08:40浏览:

 总体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满足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偏好和自主权,尽可能让患者参与到关于自身治疗和护理的决策中。
共同决策模式:在患者缺乏自决能力时,倡导患者、家属 / 代理人和临床医生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做出决策。
具体措施
症状管理
疼痛管理:阿片类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可考虑结合非药物疗法如物理治疗等,也可联合扑热息痛、类固醇、加巴喷丁和阿米替林等药物,以提高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副作用。对于无法自我报告疼痛的患者,使用有效的行为疼痛量表进行评估。
呼吸困难: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可缓解呼吸困难,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莨菪碱等可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带来的不适。
焦虑和躁动谵妄:非药物干预如环境适应、家人陪伴和安抚无效时,可考虑使用抗焦虑药、镇静剂和抗精神病药。
治疗调整
监测策略:审查并停止不必要的警报设置和监测,如脉搏血氧仪、指血糖测量、定期血样采集和成像等。
药物使用:鼓励停止无助于舒适的药物,如抗凝剂、抗生素(无感染指征时)和降胆固醇药物等。
营养支持:鉴于人工营养和鼻饲治疗可能增加吸入风险且缺乏证据表明其有助于临终患者舒适,应考虑停止,拔除静脉导管和胃管,但决策要因人而异,充分考虑文化和宗教规范并与家属讨论。
生命维持疗法: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可决定不启动呼吸支持或撤销现有通气支持,如逐渐减少呼吸支持或拔除气管内 / 气管造口管。其他如血管加压治疗、肌注和肾脏替代治疗也可暂停或撤消,植入式心脏设备可以停用。不尝试心肺复苏决定也应是个性化治疗计划的一部分。
环境与人文关怀
营造人性化环境:将患者移至侧室,允许家人和朋友携带个人物品陪伴患者,让患者周围的环境更温馨、舒适,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和恐惧感。
沟通与支持:多学科团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要清晰、富有同情心和人性化,关注他们的情绪,积极倾听,表达同理心。可让社会工作者、姑息关怀团队和神职人员参与提供支持。
团队支持:团队领导要认识到临终关怀对团队成员的情感伤害,提供培训、汇报和支持措施,如让姑息关怀人员参与,帮助团队成员应对可能出现的同情疲劳等问题。
后续安排:如果患者预计存活时间超过 24-48 小时,且患者或家属有意愿,应为其从重症监护室转至医院病房、临终关怀机构或家中提供便利。在有法律框架的情况下,让家属有机会确定器官捐赠是否符合患者的价值观,并提供文化敏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