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高收入国家的医疗外科重症监护室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病率为 0.8/1000 导管日,中低收入国家从 2002-2005 年的 12.5/1000 导管日降低到 2015-2020 年的 4.5/1000 导管日。CLABSI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23.17 天,死亡率为 39.81%。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BMI>40、早产等,以及医疗因素如长时间住院、导管使用时间长、插入部位和导管接口的高微生物定植、多腔导管使用等。
预防建议
必要前提:建立 CLABSI 预防干预措施,包括教育和培训资源、感染预防团队、信息技术支持的感染预防项目等。
实施 CLABSI 预防策略:采用多维度方法,包括护理 “套餐”、教育、CLABSI 监测、监测建议的遵守情况、内部 CLABSI 率报告和绩效反馈。
插入前
教育和培训:所有参与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护理和维护的医疗专业人员都必须接受关于导管使用指征、正确插入和维护实践、CLABSI 风险及感染预防策略的教育和能力评估。
患者准备:对于超过两个月大的 ICU 患者,建议每日使用氯己定(CHG)制剂进行沐浴,以减少皮肤上的细菌负荷。
插入时
使用清单:在 ICU 和非 ICU 环境中都推荐使用清单,以确保和记录无菌技术的遵守情况,应由另一名接受过适当教育的医疗专业人员观察插入过程。
手卫生:在导管插入或操作前,必须执行手卫生,可使用含酒精的无水产品或肥皂和水,戴手套也不能免除手卫生要求。
最大无菌屏障预防措施:所有参与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及在导丝上更换导管的人员都应佩戴口罩、帽子、无菌手术衣和无菌手套,患者应被大无菌巾覆盖。
皮肤准备:使用含至少 2% CHG 的酒精溶液对插入部位进行皮肤准备,待干燥后再穿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使用的明确性尚不清楚。
选择合适的插入部位:在 ICU 环境中,避免使用股静脉部位,对于需血液透析的患者,应评估风险,避免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儿童和婴儿必要时可考虑使用隧道式股静脉导管。
超声引导:使用超声引导进行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导管插入,可降低非感染性并发症风险,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插入降低感染并发症的有效性不确定。
插入后
维持适当的护士与患者比例:在 ICU 中维持适当比例,限制浮动护士使用。
敷料使用:对于超过两个月大的患者,使用含氯己定的敷料覆盖导管,透明敷料至少每七天更换一次,纱布敷料每两天更换一次,有出血或渗出时建议用纱布敷料。
导管接口消毒:接触导管前,应对导管接口、无针连接器和注射端口进行消毒,可使用含消毒剂的帽子或进行机械消毒。
移除非必要的导管:每天评估血管通路的必要性,导管在位时间每增加一天,CLABSI 的风险增加 4%。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对于未用于血液、血液制品或脂质制剂的输液装置,应每隔 7 天更换一次。
CLABSI 监测:在 ICU 和非 ICU 环境中进行 CLABSI 监测,量化每 1000 个导管日的 CLABSI 发生率,并传达给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