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急诊急救 > 文章内容

基于药代动力学的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血液净化治疗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2-19 08:25浏览:

 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风险及病情评估
稳定生命体征:对于可疑药物急性中毒患者,应先判断并迅速采取稳定生命体征的措施,同时评估药物中毒风险及中毒严重程度。
毒物检测:条件允许时,应及时留取标本用于毒物检测,这有助于明确致毒药物成分、评估病情及指导治疗。
严重程度评估:可从临床症状和体征、药物摄入剂量、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药物浓度检测结果等方面评估,如对乙酰氨基酚引起昏迷 / 休克、丙戊酸钠摄入剂量 > 400.0mg/kg、二甲双胍中毒时乳酸水平 > 20.0mmol/L、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浓度 > 1000.0mg/L 等均提示严重中毒。在致毒药物未知时,中毒严重度评分(PSS)有助于评估。
特效解毒剂
针对导致急性中毒的药物,如有特效解毒剂且能快速获得,应首先给予特效解毒剂治疗,如针对阿片类药物中毒的纳洛酮、针对甲醇中毒的甲吡唑等。特效解毒剂的剂量一般取决于药物暴露量,并需根据患者临床治疗反应或检测结果等进行滴定。
体内治疗
加强胃肠道清除
大剂量活性炭(MDAC):主要用于卡马西平、氨苯砜、苯巴比妥、奎宁、茶碱引起的急性中毒,对秋水仙碱、水杨酸盐等急性中毒也可能有益,无禁忌证时可考虑早期应用。
导泻剂:可促进肠道内药物排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可考虑首选,对于毒性较强药物所致急性中毒,可适当延长胃肠道清除治疗时限。
碱化尿液:即提高尿液 pH 值,目标 pH 值为 7.50-8.50,同时维持血液 pH 值≤7.55,常用于促进弱酸性药物如水杨酸等通过肾脏清除,也可用于氯磺丙脲、苯巴比妥等药物中毒,治疗时需密切监测患者心、肾功能等。
血液净化治疗
治疗时机
无特效解毒剂或体内治疗无效:针对致毒药物,如无特效解毒剂或无法通过体内治疗有效清除,或经上述治疗仍无法降低中毒严重程度及病情进展风险,可考虑尽早启动血液净化治疗。
权衡获益与风险:启动前需综合评估、权衡患者获益 - 风险 / 投入比,对于可能致命或造成不可逆组织损伤的药物急性中毒,可紧急启动。
治疗策略制定
了解药代动力学特征:制定血液净化治疗策略前应充分了解致毒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考虑患者因素:制定策略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生命体征、年龄、体质量、基础疾病,尤其是白蛋白水平与肝、肾功能等情况。
参考权重: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参考权重依次是表观分布容积(Vd)、清除率(EC)、血浆蛋白结合率(BRPP)、分子量(MW)。
掌握治疗模式:临床医生应熟练掌握各种血液净化治疗模式的适应证及其优缺点,并结合患者情况合理、具体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