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推荐意见 1:消化道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和恶性肿瘤是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急诊医师应警惕危重症患者继发性出血可能。年龄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消化性溃疡仍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此外,65 岁以上老年人群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 80 岁以上达到高峰。另外,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常继发于如脓毒症、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多种急、慢性基础疾病。
临床特点
推荐意见 2: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存在高龄、起病隐匿、多病共存、口服抗血小板及抗凝类药物等诸多危险因素,易出现大出血风险,且兼具止血困难、反复出血风险高、易导致多器官损伤、预后差等特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往往起病隐匿,就诊时多缺乏典型症状。同时,老年患者常出现多学科就诊、临床疗效不佳及不良反应多等问题,使急诊医师的医疗决策变得更加困难。
临床表现
推荐意见 3: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急诊医师应详细采集病史和全面体格检查,当患者出现晕厥、心悸、气短、神志改变且合并贫血时需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需进行筛查。呕血和(或)黑便虽是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但发生率远低于中青年患者。纳差、吞咽不适、心悸、气短、乏力、冷汗、神志改变、晕厥或休克等均是常见的非典型症状和体征。
危重程度的评估
病史采集:询问患者大便的性状、颜色及频次,对有呕血和(或)黑便症状的老年患者应注意收集呕(便)血量、既往摄食水量、尿量等信息,有助于评估患者循环容量状态。
体格检查:意识障碍、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皮肤苍白及尿量减少均可提示循环容量不足。持续动态监测发现老年患者持续平均动脉压(MAP)<65mmHg,尿量 < 30ml/h,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的心率> 100 次 /min,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 4s,皮肤花斑等临床表现,可作为早期、快速评估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危重程度的依据。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是反映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水平与实际出血严重情况可不相符,必要时应多次复查以观察变化趋势。
动脉血乳酸:动脉血乳酸水平是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及组织低灌注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动脉血乳酸 > 2mmol/L 时,应警惕有效血循环量不足;动脉血乳酸 > 4mmol/L 时,应结合患者整体病情考虑开始液体复苏治疗。
血尿素氮和肌酐:血尿素氮可因大量血液蛋白质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而暂时增高,可辅助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