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选择
明确适应证:存在腹部或骨盆外伤史,伴有腹痛、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部症状或骨盆疼痛、畸形等表现,高度怀疑腹盆部脏器损伤、骨折等情况;创伤后出现休克症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快速明确是否存在腹盆部内出血等致命性损伤;多发伤患者,不能排除腹盆部损伤者。
相对适应证:对于一些临床症状不典型,但受伤机制高度提示可能存在腹盆部创伤的患者,如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中腹部或骨盆受到撞击等情况,可考虑进行急诊 CT 检查。
检查技术规范
设备要求:推荐使用 64 排及以上多排螺旋 CT,以提供更薄的层厚、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清晰的图像质量,便于发现微小病变和准确评估损伤情况。
扫描参数:管电压一般为 120kV,管电流根据患者体型和扫描部位自动调制;层厚一般为 1.0-1.5mm,重建层厚 0.625-1.0mm,以保证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螺距选择 1.0-1.5 之间,兼顾扫描速度和图像质量。
扫描范围:一般从膈顶扫描至耻骨联合下缘,确保整个腹盆部脏器及骨骼结构都能被完整扫描。对于怀疑有腹膜后血肿向上蔓延或骨盆骨折累及骶髂关节以上等情况,可适当扩大扫描范围。
对比剂使用: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建议使用静脉对比剂增强扫描,有助于更好地显示腹盆部脏器的损伤情况、血管损伤及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等。
诊断报告要求
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时间、检查号等基本信息,以及临床诊断或初步印象。
扫描技术及参数:记录扫描所使用的设备型号、扫描范围、层厚、螺距、管电压、管电流、对比剂使用情况等扫描技术参数。
影像学表现:详细描述腹盆部各脏器、血管、骨骼等结构的影像学表现,包括是否存在脏器破裂、出血、挫伤、梗死等损伤表现,血管有无撕裂、血栓形成等情况,骨骼有无骨折、脱位及其类型和移位程度等。
诊断结论:根据影像学表现给出明确的诊断结论,如 “肝破裂、脾挫伤、骨盆骨折” 等,对于不能明确诊断但高度怀疑的情况,应在结论中注明,建议进一步检查或密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