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整形保乳手术
适应证:需综合考虑切除腺体体积、肿瘤位置和腺体密度等因素,适用于肿瘤相对较大、切除后可能导致乳房明显变形的患者。
技术手段:包括乳房缩小整形技术、乳房提升整形技术、局部组织瓣转移技术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并详细说明了操作的具体方式。
保守性全乳切除术
切口设计:根据乳房大小、肿瘤位置及患者需求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设计,如环乳晕切口、下皱襞切口等,以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
囊袋分离技术:强调在保证肿瘤安全切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乳房皮肤及皮下组织,同时注意保护乳头乳晕复合体的血运和神经。
自体组织乳房重建
围手术期管理:术前需对供区和受区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管条件、组织量等;术中注意保护血管蒂和组织瓣的血运;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皮瓣血运及引流情况等。
与术前放疗的衔接:对于需要术前放疗的患者,可考虑在放疗后进行自体组织乳房重建,以减少放疗对重建组织的影响。
植入物乳房重建
胸肌前乳房重建:适用于皮瓣具有一定厚度、血运良好的患者,该方法可减少胸肌后植入物重建可能出现的肌肉萎缩、疼痛等并发症,但需注意植入物的选择和固定。
并发症及高危因素: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包膜挛缩、植入物移位等,其发生与患者个体因素、手术操作、植入物材料等有关,共识对相关高危因素进行了充分说明,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腔镜乳房手术
技术要点:介绍了溶脂法和非溶脂法两种建立操作空间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器械、维持操作空间等,同时强调了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应用:腔镜乳房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乳房切除术、乳房重建术等多种手术,尤其对于对切口隐蔽性要求较高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脂肪移植技术
适应证与禁忌证:适用于乳房轻度不对称、局部凹陷等情况,但对于存在乳腺癌复发风险、乳房炎性病变等患者应谨慎使用。
操作方法:包括脂肪抽吸、处理和注射等环节,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脂肪移植的成活率和安全性。
乳房重建后的修整手术
手术时机:一般在乳房重建术后 3-6 个月进行,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具体需求可适当提前或推迟。
手术方式:包括乳头乳晕重建、乳房形态调整、瘢痕修复等,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个体化修整,以提高乳房的美观度和患者满意度。
乳腺癌术后重建与综合治疗之间的关系
新辅助化疗:可能影响乳房重建的时机,对于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需根据化疗效果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重建时机。
抗血管生成药物:使用贝伐珠单抗等抗血管生成药物应谨慎推荐全乳切除后的乳房重建,因其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放疗:对植入物重建影响尤为明显,放疗后自体组织重建是首选技术方式;对于需要放疗的患者,可考虑在放疗前进行组织扩张或采用自体组织重建。
乳房重建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诊断和处理
诊断要点:乳房重建不会延迟复发病灶的诊断,复发的常见部位多位于皮肤和皮下软组织,强调临床中需要重视肿瘤完整切除的重要性。
处理方法:根据不同局部复发情况给出建议,如对于孤立性复发灶可考虑再次手术切除,同时指出在切除局部复发灶的同时,是否应将植入的假体或皮瓣移除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肿瘤整形保乳与乳房重建的个案管理
术前管理:包括患者评估、心理支持、手术方案制定等,强调多学科协作在个案管理中的重要性。
围手术期管理:涉及术中监测、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术后和延续管理:包括康复指导、随访观察、患者满意度调查等,通过个案管理提升医疗质量与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