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
原理:利用高频声波(2 至 13 兆赫)穿透人体组织,在遇到不同密度的界面时产生回声,通过接收和分析回声形成图像。
操作
检查前: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确认无超声检查禁忌症。
检查中:通常使用手持式探头放置于患者眼眶部位,检查前需涂抹水基凝胶以起到耦合作用,通过移动扫查来获取直接接触法图像;也可采用间接法检查。
优势:能够实时观察眼眶内的血流情况,对血管性病变及炎性病变的诊断尤为敏感,无创、经济、便捷。
CT 检查
原理:利用 X 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进行扫描,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 X 线,经计算机处理得到重建图像。
操作
检查前:嘱患者去除随身金属物品,包括首饰、手机、钥匙等;了解患者过敏史等,对于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评估其耐受力;对孕妇及儿童,应谨慎选择,尽量减少辐射暴露。
检查中: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两种方式。增强扫描需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头部正中矢状面与检查床中线重合,下颌内收,听眶线与床面垂直。扫描范围从眶上缘至眶下缘,层厚和间距常用 1mm 或 2mm。
优势:具有高密度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眼眶内的占位性病变、骨折等,对于眼眶肿瘤、眼眶外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MRI 检查
原理:基于核子自旋运动原理,通过外加磁场使人体内的氢原子核按一定方向排列,并检测其弛豫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来形成图像。
操作
检查前:患者体内不能有金属异物,去除随身金属物品。
检查中:患者需躺在 MRI 检查床上,通常仰卧,头部被固定在头架上。采用头部线圈或眼球线圈,扫描层厚 2-5mm,扫描平面包括横断、冠状、斜位(与视神经长轴一致),成像参数有 T1WI、T2WI 及脂肪抑制技术等。
优势:对眼眶内的软组织、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分辨率极高,能够清晰显示眼眶内的炎性病变、血管性病变及微小肿瘤等,无需电离辐射,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