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 A 型超声检查和测量
简介:A 型超声为幅度调制型超声,是最早应用于眼科的超声检查技术,产生一维图像,纵坐标代表回声信号强度,横坐标代表回声时间(距离),可用于测量距离、径值等,眼轴长度测量沿眼球光学轴线。
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可测量眼球生物学参数,诊断与眼轴相关疾病,测定眼内肿瘤、眼眶占位病变内回声强度、眼外肌厚度等。
禁忌证:眼表急性传染性疾病、开放性眼球破裂伤,眼压过高或过低、无法暴露角膜的眼睑水肿等情况及无法主动配合检查的受检者应慎重选择。
操作步骤
直接接触法:受检眼表面麻醉后,手持探头置于眼前,嘱受检者注视探头内红色注视灯,探头置于角膜中央区域寻找最佳声像图位置测量,每眼不少于 5 次,确认标准差小于 0.1mm,双眼差值不超 0.3mm。
间接浸润法:探头通过中间介质传声,不直接接触眼球。受检眼表面麻醉后,将眼杯放于眼睑内注入接触剂,探头置于介质内,其余检查方法同直接接触法。
眼部 B 型超声检查和测量
简介:可显示眼的二维结构,应用间接浸润法 B 超生物测量可在二维结构引导下避免 A 超因眼内病变所致测量误差。
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A 超测量结果的复核及 A 超不能获得测量结果的特殊病例。
禁忌证:严禁用于眼部急性传染性疾病及严重的眼球破裂伤。
操作步骤:角膜表面麻醉后,结膜囊内置入充满耦合剂的眼杯,B 超探头置于耦合剂内,标记方向朝向病人颞侧(右眼)或鼻侧(左眼),水平轴位切面充分显示角膜、晶状体前囊等图像,黄斑中心凹尽可能在中央。主要有二段标定法、四段标定法、五段标定法。
眼部超声生物显微镜
简介:也是 B 超的一种,是利用超高频超声对表浅组织结构进行成像的诊断技术,换能器频率一般在 50MHz 左右。
适应证:可清晰显示眼前段的结构特点并测量相关参数,对房角形态改变的定量分析,眼内镜植入手术前、后的眼前段形态变化均可提供帮助。
操作步骤:一般需要对眼部进行适当的表面麻醉等准备工作,将探头轻柔地放置在眼部表面,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取清晰的眼前段结构图像,对需要测量的结构如房角宽度、睫状体厚度等进行准确测量和记录。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简介: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应用多普勒效应可定量测量移动物质的相关参数,反映眼局部的血流变化情况。
适应证:用于评估眼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如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等的血流速度、血流量等,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
操作步骤:选择合适的探头频率,一般为 5-10MHz。将探头轻轻放置在眼部皮肤表面,首先进行二维超声扫查,显示出眼部的结构,然后启动彩色多普勒功能,调整彩色增益、速度标尺等参数,使血流信号显示清晰,测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