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特点与表现
紫外线辐射损伤:可引起角膜结膜炎,表现为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严重时角膜上皮可出现点状或片状剥脱。
电离辐射损伤
X 射线、γ 射线:可导致晶状体混浊,引起放射性白内障,初期晶状体后囊下出现颗粒状混浊,逐渐发展可致整个晶状体混浊。还可能损伤视网膜和视神经,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中子辐射:对眼部组织的损伤更为严重,除可引起晶状体、视网膜损伤外,还可能导致眼内出血、眼球萎缩等。
诊断与评估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伤员的辐射暴露史,包括辐射源类型、暴露时间、距离、防护措施等情况。
眼部检查
视力检查:包括远视力、近视力的检测,评估视力受损程度。
眼部常规检查:检查眼睑、结膜、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观察是否有充血、水肿、混浊、出血等异常表现。
眼底检查:借助眼底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设备,观察视网膜、视神经乳头、黄斑等部位有无病变。
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检测血常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等,了解辐射对全身的影响,辅助判断辐射剂量。
影像学检查:如眼部 B 超、CT 等,有助于发现眼部组织的细微结构变化,判断损伤范围和程度。
治疗原则
紧急处理
脱离辐射源:立即将伤员撤离辐射现场,避免继续暴露。
眼部冲洗: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眼睛,去除可能残留的放射性物质。
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根据炎症程度,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减轻炎症反应。
促进修复药物: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等,促进角膜、视网膜等组织的修复。
抗氧化剂:补充维生素 C、维生素 E、叶黄素等抗氧化剂,减轻辐射产生的自由基对眼部组织的损伤。
手术治疗
白内障手术:对于放射性白内障严重影响视力者,待病情稳定后可考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角膜移植术:角膜严重损伤、出现角膜穿孔等情况时,可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视网膜手术:如视网膜脱离、出血等病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视网膜复位术、玻璃体切割术等。
防护与管理
个人防护:加强对军人的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在可能接触辐射源的任务中,正确佩戴防护眼镜、面罩等防护装备。
环境监测:对部队驻地、训练场地等可能存在辐射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辐射隐患,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健康管理:建立军人眼部健康档案,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对有辐射暴露史的军人进行长期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眼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