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理 Gus (b-glucuronidase)基因作为一种报告基因,在植物遗传转化研究中有广泛的用途。Gus基因来自于大肠杆菌,编码b-葡聚糖苷酶(一种水解酶),可催化底物5-溴-4-氯-3-吲哚葡聚糖醛酸苷(5-bromo-4-chloro-3-indolyl-glucronide,缩写为X-Gluc...
一、原理 以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根癌农杆菌对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产生趋化反应,向植物受伤组织集中。经共培养后,受伤部位的化学诱导物透过农杆菌的细胞膜使Ti质粒上的Vir基因活化。Vir基因产物使Ti质粒上的T-DNA进入植物细胞...
一、原理 同大肠杆菌一样,根癌农杆菌细胞在对数生长的早中期,经一定浓度的CaCl2处理后也可进入感受态。通过低温处理和37℃热击可使中间载体质粒DNA容易进入到根癌农杆菌细胞中,并在其中复制与表达。已摄入外源质粒DNA的细胞可在含有适当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
一、原理 用三亲交配法将中间质粒转入农杆菌的过程需要三种细菌,即含有中质粒的大肠杆菌供体菌,含有游动质粒pRK2013的大肠杆菌协助菌(helper)和根癌农杆菌受体菌。当这三种菌混合时,协助质粒pRK2013游动进入大肠杆菌内,提供游动(mol)和转移(tra)功能,把...
一、原理 冠瘿瘤是根癌农杆菌感染双子叶植物后形成的一种形似帽状的瘤组织,该组织能在正常细胞不能生长的无激素培养基上无限制地生长。冠瘿瘤的形成,是由于根癌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DNA,其中含致病和冠瘿碱合成酶等基因)整合到宿主植物细胞染色...
一、原理 发根农杆菌是一种寄主范围非常广泛的土壤细菌,可以侵染几乎所有的双子叶植物和少数单子叶植物。植物伤口感染发根农杆菌后,一到数周出现毛状根。毛状根没有向地性,除菌后在无激素培养基上可迅速生长并产生许多分枝。通过培养可直接从毛状根上再生...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质粒的大小来确定它是否带有插入片段。以下方法足以产生在琼脂糖凝胶的单个泳道上加样所需的DNA量。操作方法如下: 1. 使转化得到的细菌在含有氨卞青霉素的琼脂培养基(LB)上生长至菌落直径达1mm左右。 2. 用灭菌的牙签挑取单菌落的一小部...
实验原理 核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核苷、嘌呤和嘧啶有吸收UV的性质,其吸收高峰在260nm波长处。核酸的摩尔消光系数(或称吸收系数)用来表示。为每升溶液中含有1克原子核酸磷的光吸收值(即A值)(表)。测得未知浓度核酸溶液的A260nm值,即可以计算出其中RN...
Feulgen反应(Feulgen reaction)是显示DNA的最典型的组织化学反应,为学者Feulgen和Rossenbeck于1924年发明,简称为Feulgen法。因对 DNA的显示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故常被用来显示细胞内DNA的分布情况。 1.实 验 目 的 1.1. 熟悉并掌握Feulgen反应的原理及其...
一、 实验原理 核酸分子(DNA或RNA)由于含有嘌吟环和嘧啶环的共轭双键,在260 nm波长处有特异的紫外吸收峰,其吸收强度与核酸的浓度成正比,这个物理特性为测定核酸溶液浓度提供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