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精神心理 > 文章内容

为什么你总是对亲近的人发脾气呢?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1-01-25 14:19浏览:

都说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家人对我们越是关爱,这个避风港就越安全。

而我们恰恰会在这种安全感爆棚的环境下肆意妄为,那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很清楚,对最亲近的人发脾气是最安全的。

这种安全感会使我们放心地在亲近的人面前“做最真实的自己”,可能因为平时在外工作压力太大,而“家人”是属于比“外人”更加稳固的一种关系,也更了解亲人的脾性,确定TA们会包容我们,不会随意的被抛弃,所以在家人面前更容易发脾气。

当你极其口渴的时候,如果最亲近的人向你送来一杯水,你会觉得十分自然,甚至是理所应当;如果是“外人”给了你一杯水,你一定会把他当作“及时雨”,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自当是感激不尽。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我们对“自己人”和“外人”的期待值不同。我们对一般人或是陌生的期待值很低,所以当普通朋友记得你的生日并送你礼物时,你会泪牛满面的想“TA原来这么在乎我啊!”

不仅如此,我们远比自己认为的更加“白眼狼”。说回到那一杯水,陌生人的一杯凉水就够你感激半天了,换到家人呢,你恐怕还会抱怨为什么水太热?为什么水太冷?怎么不是刚刚好温水?为什么不是自己喜欢的饮料?

纠其原因,我们对家人和“外人”的满意度也并不一样,满意度=行为-期望值。所以,同样的一个行为,因为我们对家人的期望值过高,最后自然就觉得家人做得不够让自己满意了。

我们宣泄负面情绪往往是通过非秩序沟通(嘲讽、歪曲、夸大、贬低、晦暗等等的语言)实现的。争吵结束,也许你暂时觉得压力得到释放了,该说的话也都说出来了,但却深深地伤害了对方的心。

如果家人、朋友对我们的伤害进行反攻,冲突就会愈演愈烈,后果恐怕都是大家不想的。

都说人有主流和非主流,其实情绪也分主流和非主流的。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有70%在于情绪,30%才是内容。

生活的压力已经如此巨大,如果我们还学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一定会伤己又伤人的。

那么当情绪的雾霾来临时,我们可以通过先治标再治本的方式去进行调节:

第一、治标

首先要回到目标,在我们对一件事情开始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你做这件事情的目标和初衷是什么?

然后我们应该学会转移注意力。当坏情绪来临的时候,可以去茶水间喝杯水,站在阳台上看看远方的风景等,让事情分散你的注意力,也就分散了你的坏情绪。

进行合理地宣泄。但是方式一定要正确,打打球,跑跑步,或者跑到没人地方大声骂几句都可以,但是通过酗酒,抽烟,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进行宣泄就是万万不可的了。

尝试自我对话。问问自己,现在这种状态真的好吗?这样的情绪能对我有好处吗?

第二、治本

首先第一点,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三思而后行。当察觉到情绪开始变差的时候,请记住延迟30秒钟再说话,人在被情绪主导下说出的话其实是不理智的,如果给自己30秒钟的缓冲时间,想想自己的初衷是为何,不能让情绪掩盖了真正要表达的内容。

第二点我们要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既然无法改变事情,那我们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心态。不要总是盯着事情坏的一面去看,也要学会去发现它好的那一面。

最后一点,上面提到的这些方法,要能够坚持在每次坏情绪来临的时候使用,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