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1-01-27 10:40浏览:
次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春天也是体检的高峰期。看到体检报告,心脏必然是关注的重点。
随着心脏健康宣教不断地普及,降血压、多运动、减少脂肪摄入...,这些保护心脏的方法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除了这些之外,心脏和睡眠一样也有“生物钟”。
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心脏存在内在的“生物钟”,并且符合人体昼夜节律。
专家建议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顺应心脏的生物钟,比如黎明时分、上午9~10点和午饭后是心脏最脆弱的四个时间段,这个时候要更注意才能更好的保护心脑血管。
心脏也有“生物钟”,四个时刻要注意
黎明时分
此时是脑中风、心梗的高发时刻。由于清晨体内缺乏水分,导致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强,再加上脉搏、心率减慢,很容易形成血栓。
建议:清晨起床后要喝一杯温开水,排便时避免用力屏气,早餐少吃油腻和过咸食品,不做剧烈运动。血压高的人此时应服降压药,防止血压波动。
上午9~11时
此时,心脏活动会达到顶点,容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建议:心脏不好的人避免情绪波动,做重要演说前要服药。
午饭后
饮食会造成血压、血糖波动,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血压下降幅度比年轻人大,从而导致血流减慢,血管淤血,诱发血栓形成。
建议:午餐不宜过饱;饭后打个小盹,半个小时为宜;起床时躺一会儿,不易过急过猛。
晚上9~11点
这是免疫系统调节的关键时刻,如果在此时段暴饮暴食、情绪过于激动,时间久了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
建议:读读书或听音乐,完全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的准备状态。由于人体肝脏合成胆固醇在晚上表现得活跃,此时服降脂药效果更好。
顺应心脏“生物钟”,每天注意这四个时间段,关爱您的心脏,保护好您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