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0-08-14 08:25浏览:
次
一、给药方案设计
1.给药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
给药方案设计的目的是使药物在靶部位达到较佳治疗浓度,产生较佳的治疗作用和较小的副作用。
安全范围广的药物不需要严格的给药方案。
对于治疗指数小的药物,要求血药浓度的波动范围在较低中毒浓度与较小有效浓度之间,因为患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个体差异常常影响血药浓度水平,因而需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对于在治疗剂量即表现出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剂量的微小改变,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的显著差异,甚至会产生严重毒副作用,此类药物也需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2.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方案
当给药间隔τ=t1/2时,按一定剂量多次给药后,体内药物浓度大约经5~7个半衰期达到稳态水平。根据式,即
,药物在体内不会造成很大积累。当τ>t1/2时,血药浓度波动大;当τ<t1/2时,药物可能有较大积累。
临床上常采用首次剂量加大,即采用负荷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维持剂量(X0)与首剂量()的关系为:
若维持量X0为有效剂量,且τ=t1/2时,将k=0.693/t1/2代入上式,求得负荷剂量:
这也是为何一些药品说明书中注明首剂加倍的原因,即当首剂量等于维持剂量的2倍时,血药浓度迅速能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根据半衰期制定给药方案较简单,但该法不适合半衰期过短或过长的药物。
3.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制定给药方案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X0和给药间隔τ的关系为:
例1 已知普鲁卡因酰胺胶囊剂的F为0.85,t1/2为3.5h,V为2.0L/kg。
(1)若患者每4h口服一次,剂量为7.45mg/kg时,求。
(2)若保持为6μg/ml,每4h口服一次,求给药剂量X0。
(3)若体重为70kg的患者,口服剂量为500mg,要维持为4μg/ml,求给药间隔τ和负荷剂量
。
解:(1)根据(9-77)式,则:
(2)11.18(dmg/kg)
(3)根据(9-78)式,则:
因为τ=4≈t1/2,所以 X0* =2X0=2×500=1000(mg)。
从式(9-76)可见,只要保持给药速度X0/τ的比值不变,则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不会改变,但给药后的稳态较大血药浓度和较小血药浓度会随着X0和τ的变化而改变。给药间隔越长,稳态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性越大,对于治疗窗较窄的药物应用不利。
因此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制定给药方案必须选择较佳给药间隔,一般药物给药间隔为1~2个半衰期。
对于治疗窗非常窄的药物,必须以小剂量多次给药,或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临床上对治疗指数很小的药物,常常采用使其稳态较大血药浓度和稳态较小血药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给药方案设计。
4.使稳态血药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给药方案
单室模型药物重复静脉注射时,与
之间的关系为: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