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26浏览:
次
1. 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回事?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常见的类型。动脉硬化开始时, 有胆固醇与其他脂肪类物质沉积在动脉壁上, 引起管壁的纤维化,形成块状增厚, 使动脉腔变得狭小,同时动脉壁变硬、发脆。因胆固醇的沉积物像粥样,所以称为粥样硬化。此病多发生于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主要表现: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流量减少时出现头晕、头痛和晕厥;血栓形成可导致脑卒中、失语、瘫痪;脑萎缩可出现精神症状、痴呆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
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顽固性高血压、肾绞痛、尿闭等。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下肢疼痛、间歇跛行,严重者可发生坏疽。
肠系膜动脉硬化:可出现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血栓形成时可出现腹痛、腹胀、便血。
主动脉硬化:可出现主动脉瘤。
2.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是一回事吗?
所谓动脉硬化,就是动脉血管壁变厚、变硬而逐渐失去弹性的病理过程。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心脏收缩把血液推向动脉血管,血管富有弹性而扩张.使血液顺畅通过。如果,动脉血管弹性消失,血液通过时阻力加大,就会出现血流缓慢,供血不足。
动脉硬化的发生,可累及大、中、小三级血管,三者可同时也可先后发生动脉硬化。
小动脉硬化,是全身微小动脉血管的硬化,如视网膜微小动脉的硬化。这主要是由于生理功能退行性变,或是患有高血压的结果,但对健康的危害比较轻。
中动脉硬化,主要累及上下肢的肢体动脉血管,是由于动脉血管结构的中层有钙盐沉积,使血管变硬的结果。中动脉硬化,只表现为血管弹性降低或消失, 但血管内腔(血管直径)并不缩小, 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供血障碍。
大动脉硬化,即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重要、最具危害性的动脉硬化。动脉壁的内层, 存积着很多黄色或白色粥样的脂肪斑块, 其主要成分是胆固醇, 动脉血管内粥样硬化,会使血管腔缩小,不再光滑,阻碍血液流动;这种粥样硬化严重时,可以部分甚至全部阻断血流。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所讲的动脉硬化就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受累器官不同程度的缺血征象。如脑动脉硬化可以引起胸部缺血及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50 %以上,则可产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猝死。所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减少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对延长生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用久的水管内会形成厚厚的垢斑,且随时间的推移,垢斑会越来越后,越来越大,形成水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水质不纯,一些不溶的颗粒在水流不稳或水流缓慢出慢慢沉淀下来;水中所含的某些酸性或碱性物质可以不断侵蚀管壁,使其表面凹凸不平,而有利于不溶物质的沉积。这一过程跟人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非常类似。
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是造成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人体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脂质,与球蛋白结合为脂蛋白后,才能在血液中循环,被机体利用。脂蛋白有“善”、“恶”之分。高密度脂蛋白颗粒最小、密度最大,能自由进出动脉壁。它像个勤劳的“清道夫”,可将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清除掉,并把多余的胆固醇押送到肝脏进行代谢,保护心血管的健康。而低密度脂蛋白含胆固醇多,颗粒较小,易进入损伤的动脉内膜,并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面,久而久之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浓度高低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美国医学教授布朗和戈尔茨坦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研究发现,在人体大部分细胞表面,尤其是肝脏和血管细胞表面,有一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好像长在细胞上的“眼睛”, 明察秋毫,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分子,便将其“吃”进去,不让里边的胆固酵为非作歹,起到控制和调节体内胆固醇的作用。如果细胞膜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或丧失功能,就无法消除低密度脂蛋白而造成血中胆固醇升高,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其子女因体内缺乏或没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则易患动脉硬化症。
膳食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休戚相关。长期进食含脂肪少、胆固醇低的食物,可使肝脏产生较多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将血中胆固醇吸收,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如经常进食高脂肪食物,可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减少,造成胆固醇升高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精神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精神愉快、乐观豁达、淡泊名利的人,神经、内分泌功能正常,血液循环通畅,血管自然健康。如受到精神创伤,情绪抑郁、焦虑,或整日过度紧张、脾气暴躁,则易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脂质代谢紊乱,血运不畅,血脂升高,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吸烟、嗜酒也可使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生活无规律、不爱运动锻炼、生活环境不良、空气污染、噪声及光污染等,都会影响机体代谢失衡、脂质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危害健康。
4.你知道冠心病对人类的危害有多大吗?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美国人称冠心病为“时代的瘟疫”。
美国总人口死亡中,有1/3是因为冠心病,每年有120万人患急性心肌梗塞,每年死于冠心病的病人有约70万人,其中约35万人为冠心病猝死。芬兰人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之首,约占1/3的死亡人口因冠心病猝死。日本的冠心病死亡率上世纪50年代为10/10万,70年代已上升至40/10万。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有资料统计, 我国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比20 年前翻了1 番。中国的冠心病人已逾千万。近百年来, 虽然诊治冠心病的方法推陈出新, 层出不穷, 采用了可以应用的几乎所有高新技术, 但冠心病仍然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5.为什么冠心病发病率会逐年增高呢?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谱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膳食中肉、鱼、蛋类食品的增加,使得动物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量过多;以车代步,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使得肥胖的发生机率增加;另外,吸烟人群不断增多,且吸烟量也不断增大。加之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增加了人们的紧张、劳累和精神因素。这些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增多必然导致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高。
2) 由于医疗条件和卫生环境的改善,传染病和流行病得以控制,人们的平均寿命得以延长。
3)其他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性心脏病等得以减少甚至绝迹,使得冠心病更加突出。
4)现代诊断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使得冠心病的检出率也随之提高。
6.为什么心肌比其它组织对缺血更为敏感?
如果把人的五脏六腑拿来论功行赏,那么心脏是当之无愧的一等功臣。从胚胎的第二周末,心脏就开始了不停的、有规律的跳动。自此一丝不苟,辛劳一生,直至生面最后一息。要支持心脏如此有力的持续不断的跳动,必须及时供应大量的能量。
心肌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心脏重量约占体重的1/200,而其血液供应约占心排出量的5%,其需氧量是全身组织平均需氧量的10倍,是骨骼肌的45倍(按单位重量计算)。不仅如此,心肌从血中摄取氧的能力也大大超过其它组织。正常情况下,一般组织只摄取动脉血中22%的氧量,而心肌高达70%以上。所以,提高心肌摄氧量的潜力很小。一旦活动量加大,心肌耗氧增加时,必须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来增加供氧。由于心肌代谢旺盛,血液供应丰富,产能迅速,所以心肌组织能量储备甚少。一旦出现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的储备能量迅速耗尽,而出现缺氧症状。急性心肌梗塞后仅一分钟,心肌中氧张力即可降至极低水平,糖、脂肪酸和能量代谢受到严重影响,代谢产物不能排除。临床上即可出现胸闷、胸痛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
7.什么样的人易得冠心病?
冠心病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血中胆固醇过高、高血压和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子。分别具有1、2、3项主要危险因素的人其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没有这些因素的人相比呈2、4、8倍上升。控制某些因素后,经一段时间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应下降。
此外,体力活动过少、缺乏体育锻炼、超重、糖尿病、精神紧张、A型性格及冠心病家族史等均可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并可使发病年龄提前,这些因素被列为次要危险因子。
8.冠心病的发病情况男女有别吗?为什么?
心血管病专家研究发现, 冠心病的发病情况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冠心病发病率一般男性高于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病因学上的差异:女性患冠心病的第一诱因是高血压,而男性患冠心病的首要因素是吸烟。非高血压女性几乎不患冠心病,而血压不高的男性患冠心病者甚多。患糖尿病的女性容易发生冠心病, 患糖尿病的男性也可发生冠心病, 但发病率较低。女性防治冠心病的重点是控制和治疗高血压; 男性冠心病的防治重点是戒烟和降低血脂。
发病率和发病年龄差异:男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冠心病发病率。4 0 岁以上的男性有2 0 %以上的人会发生冠心病, 而5 0 岁以上的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比男性冠心病发病率低1 / 3 。一般来说, 女性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比男性发病晚1 0 年。男性多从4 0 岁后发生冠心病, 女性多从5 0 岁后发生冠心病。男性预防冠心病的重点时期是中年期, 女性预防冠心病的重点时期是老年期。
发病症状的性别差异:女性冠心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胸部憋闷、心悸、头晕,只有少数人有典型的心绞痛。男性冠心病发作时, 大多数表现为典型的心绞痛,少数人不发生心绞痛; 女性冠心病发作时, 发生心律失常者少, 男性病人发生心律失常者多; 女性发病多因精神刺激, 男性发病多因劳累; 女性冠心病的病程发展比较缓慢, 男性冠心病的病情发展相对较快; 女性冠心病造成的寿命损失比男性冠心病造成的寿命损失小。
发生心肌梗塞的性别差异:男女冠心病患者均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男性患者在老年前期发生心肌梗塞的几率最高; 女性患者在老年期发生心肌梗塞的几率最高。女性冠心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比男性要小, 但女性一旦发生心肌梗塞, 其病死率高于男性。男性患者发生心肌梗塞可能性大,但死亡率相对低一些。
以上是男女冠心病的性别差异特点。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女性要想不得冠心病,首先要预防高血压; 男性要想不得冠心病就不要吸烟。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已经患了冠心病就要认真治疗, 女性要严防精神刺激引发心肌梗塞。男女病人均要坚持服药, 主动减肥降脂,这样才能控制和延缓病情的发展。
9.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无已知冠心病者干预其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减少。建议评估常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计算冠心病的绝对危险水平,对冠心病 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的一级预防。
10.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冠心病患病率有差别吗?
有差别。脑力劳动者,冠心病发病率比常人高2. 5 ~4 倍。可能长期脑力劳动、精神紧张,会造成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血中儿茶酚胺、皮质激素水平增高,血压升高;还可引起脂代谢紊乱,血胆固醇水平周期性升高;进一步影响凝血机制,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容易形成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