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慢病管理 > 文章内容

肥胖病的诊断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13浏览:

(一)标准体重法和脂肪百分率测定法

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有脂肪百分率(F%)超过30%者,即 为肥胖病。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20%者,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F%超过30~34%者,为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0~50%,F%超过35~45%者,为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F%超过45%者,为重度肥胖。  1. 标准体重估算: 

⑴. 成人体重标准: [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   

⑵. 婴儿和儿童体重标准:

①婴儿(1-6个月):出生体重(g)+月龄×600=标准体重(g)。

②婴儿(7-12个月):出生体重(g)+月龄×500=标准体重(g)。

③2岁-10岁:年龄×2+8=标准体重(kg)。

④儿童身高超过标准参照成人计算。身高150cm时理想体重为48kg,女性为45kg,身高每递增2.5cm,男性体重递增3kg,女性递增2.5kg。

2. 脂肪百分率(F%)测算:

F%=(4.750/D-4.142)×100%   

其中D(体密度)测算:男性D=1.0913-00116X, 女性D=1.0879-0.00133x。其中X=肩胛角下皮皱厚度(mm)+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mm),取右侧。见下表。

表 2 不同年龄男、女性别体密度值

年 龄

男 性

女 性

9~11

1.0879-0.00151X

1.0794-0.00142X

12~14

1.0868-0.00133X

1.0888-0.00153X

15~18

1.0977-0.00146X

1.0931-0.00160X

>19岁

1.0913-0.00116X

1.0897-0.00133X

注:X=右肩甲角下皮皱厚度(mm)+右上臀肱三头肌皮皱厚度(mm)

  (二)体重指数(BMI)分极:

  1997WHO发布了对成年人的BMI分级标准(见表3)。1999年又发表了《对亚太地区肥胖及其治疗的重新定义》,提出亚洲成年人的BMI分级标准,超重与肥胖临界点分别为23kg/m225kg/m2 ,对此我国专家目前存在较大争议。

表3 WHO成年人BMI分级标准

分类

BMI(kg/m2

发病危险

体重过低

<18.5

高(非肥胖相关疾病)

正常范围

18.5-24.9

平均水平

超重

≥25

肥胖前期

25-29.9

增高

Ⅰ度肥胖

30-34.9

中等

Ⅱ度肥胖

35-39.9

严重

Ⅲ度肥胖

≥40

极为严重

()、肥胖的特征包括脂肪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分布失调和局部沉积,腰围是测量脂肪总量和分布的综合指标,局部脂肪贮积的测定也是诊断肥胖的方法。

   1. 腰围:中国人腹部脂肪易於堆积,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时相在关疾病危险性增加。WHO1995年推荐的测量腰围方法:被测者双脚分开2530cm,体重均匀分布双腿上,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测量者坐在被测者一旁,将皮尺紧贴身体,但不能压迫软组织,测量精度为0.1cm

2. 皮下脂肪厚度①B超测定法:测定位点4个。A点即右三角肌下缘臂外侧正中点,B点即右肩胛下角,C点即右脐旁3cmD点即右髂前上棘。②皮卡钳法:测定位点同上。

3. 心包膜脂肪厚度:B超测量法,测定位点有6个。A点:主动脉根部水平;B点:二尖瓣口水平;C点: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右室心尖部;D点:右室心尖右侧1.5cm处;E点:左室心尖部:F点:左室心尖部左侧1.5cm处。

   4 脂肪肝. 测定:B超法。

5. 血脂测定:采用六项血脂标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HDL-C,HDL-C/TC。

(四)、其他还有脂肪含量测算法、CT或MRI测量体脂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