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慢病管理 > 文章内容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随访与管理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12-13 07:22浏览:

5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随访与管理(表2)
近些年来,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发多种危险因素和多种疾病,并且易有心、脑、肾脏等靶器官损伤;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且药物治疗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 。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上述特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随访与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表2 老年高血压患者随访内容及时间

项目

中危组

高危组

极高危组

家庭自测血压(晨醒、中午、晚睡前)#

必要

很必要

很必要

随诊间隔时间

 

 

 

初治阶段

1-2周

1-2周

1-2周

稳定阶段

1-2月

1月

1月

危险因素监测间隔时间

 

 

 

测量体重指数及腰围

6月

6月

6月

检测血脂、血糖

1年

6月

6月

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

1年

1年

6月

检测血尿酸

1年

6月

6月

发现靶器官损害检测间隔时间

 

 

 

检测血尿常规

1年

6月

6月

检测糖耐量试验

1年

1年

1年

心电图检查

1年

6月

6月

超声心动图检查

1年

1年

1年

检测肾功能

1年

6月

6月

眼底检查

1年

1年

1年

颈动脉超声

1年

1年

1年

非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很必要

很必要

很必要

建立医疗档案

必要

很必要

很必要

注:#表示初期治疗阶段或血压波动时推荐使用。

  5.1 随访目的和内容    
     5.1.1 随访目的(1)评估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血压长期稳定地维持于目标水平。(2)促进患者坚持降压治疗。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5.1.2 随访内容 (1)密切监测血压及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的改变,观察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2)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提高治疗依从性。    
     5.2 随访与管理的实施    
     5.2.1 随访时间间隔 (1)随访的相隔时间应相对短,推荐1~2周复诊1次。(2)血压控制平稳后,1~3个月随访1次。其中高血压水平>2级或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3个,或合并靶器官损伤,并存相关疾病的患者建议每月至少随访1次。    
     5.2.2 血压监测方式 (1)由于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有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每次随访时应同时测量坐位和立位血压。(2)推荐家庭自测血压(晨醒、中午、晚睡前分别测量),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避免诊所血压测量中的白大衣效应。(3)出现顽固难治性高血压,波动性高血压时,推荐使用动态血压监测。    
     5.2.3 血压控制目标 (1)第1目标血压<150/90mmHg,在第1目标达到后,应达到第2目标血压<140/90mmHg或更低(即在保证重要脏器灌注的情况下,缓慢、平稳降压)。许多老年患者需要≥2种药物才能达到目标血压。(2)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在保证重要脏器血流灌注的情况下,血压应<130/80mmHg。    
     5.2.4 药物应用中的管理 (1)起始剂量和后续治疗剂量的调整均应循序渐进,对高龄和体质比较虚弱的患者治疗要特别慎重,推荐从正常剂量1/2开始应用,逐渐滴定寻找到最小有效且能耐受的药物剂量。(2)治疗中严密监测肝肾功能变化,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3)血压控制>1年可以根据血压水平适当减少治疗药物剂量。对血压波动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2.5 监测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 (1)推荐低危或1级高血压患者可每年复查1次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及肾功能。高血压水平>2级或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3个,或合并靶器官损伤,每6个月应复查1次。(2)推荐每年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眼底检测。    
    5.2.6 提高治疗依从性的管理 (1)发挥社区医师干预作用,有条件的社区医师应每3个月做1次家庭访视、每6个月举办1次社区高血压知识讲座,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水平。(2)对患者家属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鼓励其对患者进行高血压控制和生活干预实施的协助和监督,发挥家庭成员的支持作用。(3)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和治疗费用。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共识专家委员会    
专家组:方圻、刘力生、高润霖、胡大一、张立平、刘国仗、张维忠、柯元南、陆再英、林曙光、惠汝汰、朱鼎良、郭冀珍、范维琥、马虹、韩进、范利、叶平、祝之明、赵玉生、陶国枢、袁洪、黄从新、林金秀、陈鲁原    
编审组:刘国树、 王文、孙宁玲、沈潞华、郭静萱、赵冬、刘梅林、华琦、丁文惠    
撰写组:李为民、黄峻、赵连友、严晓伟、王薇、李昭屏、周玉杰、王传馥、荆志成、杨新春、周盛年、白小涓 、周北玲、唐家荣、王建安、秦明照、刘惠亮、宋以信、吴彦、吴海英、何青、余振球、许毓申、李南方、方宁远、杨明、赵学忠、袁祖贻、殷跃辉、黄平、苗懿德、李德天、万征、周颖玲、杜凤和、杨天伦、曾群英、康维强、宋达琳    
组织者:刘国树、孙宁玲、王文        
秘  书:张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