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强心药与漏斗胸 小儿鸡胸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10-21 09:04浏览:

 强心药与漏斗胸

  一位中年的漏斗胸患者告诉我说,他之前经常会感觉心慌胸闷,前去医院就诊时,医生有时会给他开一些强心药物让他吃,吃完之后他会感觉稍有舒服,但随后症状会再次出现。他问我说,漏斗胸患者的心脏受压后,心脏功能会受到损害,为什么吃了强心药后症状依然会出现呢?这朋友的遇到的情况让我感到惊讶,我不知道其他朋友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治疗,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方法不但不靠谱,而且非常危险。

  心脏功能存在问题时,使用强心药物是有指征的,药物使用得当,可以使心脏功能很快恢复正常,最终使症状消失。但是,强心药对心脏功能的矫正有一个前提,那便是必须在一定的结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心脏发挥功能的结构基础都不存在的话,强心药不但难以奏效,甚至可能带来危险。

  漏斗胸患者心脏功能存在异常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心脏自身结构的异常,而在于外在的压迫。这种压迫使心脏根本无法舒张。心脏无法舒张,回心血量就会减少,此时即便用强心药物增加心肌的收缩力,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心脏功能,所以这样的方法至多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策,绝对不可能使心脏功能彻底得到改善。

  而从潜在的风险来看这种做法,其可能的危害却是相当严重的,这主要与心脏受压时特殊的病理结构有关。使用强心药之后,心肌的收缩力增加,心脏排出血量会相对增加,但由于心脏各腔室受到压迫,回心血流无法明显增加,这将使大量血液在两肺中聚集,这种聚集一旦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导致肺水肿,从而引起呼吸功能的急性衰竭。

  急性肺水肿是一种很危险的急症,如果完全由药物引起,而心脏的压迫无法解除,则会使急救工作很难奏效。危险无法尽快解除,病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由此对于漏斗胸患者来说,使用强心药其实会有很大的风险,这种药物是不可以当做对症的药物来使用的。

  那么,离开了强心药,怎样才能彻底消除心慌胸闷的症状呢?方法当然有,但只有一条,那就是尽早手术。

  小儿鸡胸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小儿鸡胸是一种常见病症,特点是胸骨前凸、两侧胸壁低平。轻者外观不雅,重者使胸廓容积缩小,肺发育受限(8岁以前的小儿肺泡量可能增多),经常患气管炎或肺炎,运动耐受力差,抵抗力低下。

  病因

  少数小儿的鸡胸是先天性的,大多数患儿的鸡胸是佝偻病造成的。婴幼儿期的小儿骨骼由软骨构成,如果此时忽视了维生素D、钙的供给或供给不足,使钙磷吸收发生障碍,出现骨软化症,胸部肋骨与胸骨相连处内陷,使胸骨前凸,形成鸡胸。这种畸形往往在1岁左右形成,而实际上2~3岁以后的鸡胸则为小儿佝偻病的后遗症期,患儿除了鸡胸外,往往还有其它畸形,如方颅,“X”形腿,“O”形腿等等。

  小儿鸡胸治疗方法

  鸡胸形成后,随年龄的增长,小儿以普通饭为营养,维生素D充足了,钙盐沉积到软骨上,软骨变成骨,鸡胸即作为新陈代谢的基础框架固定下来,此时的鸡胸已不是单纯药物与营养能治好的了。因此,小儿鸡胸的防治必须重在预防佝偻病。

  治疗鸡胸时,要注意患儿的年龄和佝偻病的状况。3岁前往往处于佝偻病活动期,3岁以后即进入稳定期。前者发生鸡胸后以治疗佝偻病主,后者则矫正畸形为主。

  对于3岁以下的鸡胸患儿,应积极给予抗佝偻病治疗,包括饮食疗法、维生素D疗法,必要时需同时补钙。而3岁后的患儿,多为后遗症,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无效。一般轻度鸡胸随体格生长会逐渐消失,加强体格锻炼,如扩胸运动,俯卧撑,抬头等运动,一日两到三次,可加速畸形的矫正。

  小儿鸡胸预防

  1、坚持母乳喂养。母乳比牛奶含维生素D多。母乳含钙、磷量虽少,但两者比例合适(2:1),易于被乳儿吸收。

  2、母亲应在孕期和哺乳期的饮食应营养丰富并多晒太阳。

  3、增加小儿户外活动时间,多接触阳光。

  4、按时给小儿添加辅食。

  5、生后一个月的新生儿即开始喂服鱼肝油,尤其是早产儿、双胞胎或生长迅速的小儿。

  小儿鸡胸危害影响

  鸡胸除影响身体的美观外,严重的鸡胸由于两侧向内凹陷的肋骨压迫心脏和肺,对循环和呼吸功能有一定影响,患儿易出现疲劳和反复呼吸道感染。

  影响呼吸循环的胸壁畸形,如漏斗胸、鸡胸、胸肌裂等,除了畸形造成的精神负担和性格影响以外,畸形本身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损害也需要手术纠正。

  小儿鸡胸诊断

  鸡胸较漏斗胸发生率低,临床症状也较轻,因此不太受患者及家属的重视。轻微的鸡胸往往不就诊,较重的鸡胸畸形明显,临床上很容易确诊,侧位X线胸片能清楚显示胸骨的畸形状况,其他检查方法常无异常发现。

  小儿鸡胸治疗措施

  鸡胸的治疗同样需要采用手术方法。

  1.上、下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同漏斗胸手术方法。

  2.无蒂胸骨翻转术方法亦基本同漏斗胸手术方法,只是鸡胸的肋骨及肋软骨较长,鸡胸的第3、4肋骨及肋软骨最长,而第5肋比较短,手术中应特别注意。

  3.胸肋沉降术胸前正中或横切口,分离两侧胸大肌,显露畸形的胸肌及两侧肋软骨,在腹直肌附着点切断腹直肌,将其翻向下方,切开肋骨骨膜,将畸形范围内受累的各肋软骨过长的部分切除,并将过长的骨膜纵向缝缩,如果胸肌畸形严重也需作横断楔形截骨,使胸骨变平,然后用钢丝固定,拉拢缝合胸大肌并将腹直肌缝合胸骨前面。手术的效果非常满意。

  手术纠正鸡胸畸形时,要注意原来突出的胸骨手术后会不会压迫心脏,因此术前要仔细研究胸片及CT片,如果胸骨与心脏之间没有肺组织,术后就可能发生胸骨压迫心脏,手术时要适当抬高胸骨位置。

  小儿鸡胸病因学

  鸡胸畸形一般认为与漏斗胸畸形一样与遗传有关,多数人认为是肋骨和肋软骨过度生长造成的,胸骨的畸形是继发于肋骨畸形的。一部分人认为与膈肌附着部发育异常有关,膈肌的前部发育不全,不是附着在剑突及肋弓上,而是附着在腹直肌鞘的后而深呼气肋弓上,而是附着在腹直肌鞘的后面,深吸气时,腹直肌上部向内牵拉,过度生长的膈肌外侧部的肌肉收缩,使郝氏沟加深,而胸骨下部因无膈肌支持而前移,致形成鸡胸畸形。另一部分人认为鸡胸畸形与反复慢性呼吸道感染有关,长期慢性呼吸道感染使肺组织顺应性减低,呼吸功能减弱,为满足呼吸需要,膈肌运动加强,牵拉郝氏沟内陷,逐渐形成鸡胸畸形。

  小儿鸡胸临床表现

  多数鸡胸不像漏斗胸那样在出生后即能发现,往往在五、六岁以后才逐渐被注意到。一般鸡胸很少发生压迫心肺的症状,重症鸡胸常出现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喘息,活动耐力较差,易疲劳。更主要的是患者因畸形而在精神上有极大的负担。

  鸡胸与漏斗胸相反,胸骨向前方突起,一般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普通的、具有龙骨状突起的胸廓,即胸骨下部向前移奉送较上部明显。常是剑突附着部突出最明显,胸肌的纵部面呈弓形,两侧的4至8肋软骨呈与胸骨平行的深凹陷沟状,使突出的部分更加明显,就像是一只巨手将胸骨抓起而将两侧肋软骨压瘪了一样。另一种鸡胸比较少见,胸骨柄、胸骨体上部及上胸部的肋软骨向前上方突出,而胸骨体中部向后弯曲,胸肌下部又突向向前方,胸骨的矢状面呈“Z”字形,两侧肋软骨也向内凹陷,因此有人将此类畸形也称为漏斗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