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病理诊断 > 列表
  • 协同凝集(coagglutination)实验2017-10-12 14:07:30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中的A蛋白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猪、兔、羊、鼠等)血清中IgG类抗体的Fc段结合。IgG的Fc段与SpA结合后,两个Fab段暴露在葡萄球体表面,仍保持其抗体活性和特异性当其与特异性抗原相遇时,也出现特异凝集现象。在本凝集反应中,金黄...

  • 凝集吸收实验原理、材料和方法2017-10-12 14:06:58

    一、原理 肠道杆菌中的许多细菌都有部分相同的抗原结构。因之一种细菌可与另一种细菌相应的抗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反应。用一种过量的细菌抗原与发生交叉凝集反应的抗血清相结合。可将其共同抗体吸去,剩下抗体只能与特异性抗原起反应,这种实验即称凝集吸收实验...

  • 间接炭凝反应原理、材料试剂及操作方法2017-10-12 14:06:27

    一、原理 间接炭凝集反应简称炭凝。它是以炭粉微粒作为载体,将已知的抗体球蛋白吸附于这种载体上,形成炭粉抗体复合物,当炭血清与相应的抗原相遇时,二者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炭微粒凝集块。 目前炭凝反应已用于炭疽、鼠疫和马副伤寒性流产等病的...

  • 凝集反应(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抑制试验)(2)2017-10-12 14:05:57

    2?在第1排第1管中加入1∶10稀释伤寒杆菌H血清0.5mL,再加入生理盐水0.5mL于管内,连续吹吸3次,使血清与盐水充分混合,而后吸出0.5mL注入第2管,同样再加入生理盐水0.5mL于管内予以混匀后吸出0.5mL注入第3管。依次类推,稀释到第6管,自第6管吸出0.5mL弃去...

  • 凝集反应(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抑制试验)(1)2017-10-12 14:05:27

    原理及意义】 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细胞)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在适当的电解质环境中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的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细菌或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反应出现的凝集现象)和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包被在红细胞或...

  • 凝集反应实验原理和方法(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2)2017-10-12 14:04:54

    (一)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将绵羊红细胞或人的 O型红细胞用醛类固定(称为醛化,可改变血球表面性质,使其易于吸附蛋白质类抗原,并可长期保存使用),再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醛化的血细胞上,制成抗原致敏的红细胞,当与相应的抗体结合,使红细胞被动的聚合在一...

  • 凝集反应实验原理和方法(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1)2017-10-12 14:04:23

    凝集反应是指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覆盖抗原的颗粒状物质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一、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红细胞等)直接与相应特异性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肉眼可...

  • 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检查法(溶血空斑实验 PFC)(Plaque forming ce2017-10-12 14:03:51

    PFC测定技术又称溶血空斑试验。是一种体外检测单个抗体形成细胞(浆细胞)的方法。自从1963年 Jerne和Nordin首先建立PFC测定技术以来,使免疫学方法得到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间接溶血空斑测定法的建立,更扩大了本实验的应用范围。它不仅可以测定产生 IgM 类的抗...

  • 免疫器官(Organs of the Immune System)2017-10-12 14:03:22

    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在哺乳类动物,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在禽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法氏囊。外周免疫器官有淋巴结、脾脏等。 胸腺(Thymus) 胸腺位于胸腔纵隔上部,胸骨后方。胸腺在胚胎期及出生后2 岁内生长很快,体积较...

  • 组织培养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肿瘤细胞细胞系的培养-32017-10-12 14:02:53

    5.其它方法: 有人发现聚丙烯酰胺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作用;也有人用聚蔗糖制备成比重1.025~1.085的密度梯度离心液,加入细胞悬液后,在 23℃中800g离心 10分种。在比重1.025~1.050层为成纤维细胞,在比重1.050~1.085层为上皮细胞,再经过分离进行培养...

  • 首页
  • 上一页
  • 223
  • 224
  • 225
  • 226
  • 227
  • 228
  • 229
  • 230
  • 231
  • 232
  • 233
  • 下一页
  • 末页
  • 274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