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法 1.标本固定。 2.PBS洗涤23分钟。 3.1% H2O2(或1% H2O2 甲醇)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室温10~20分钟。 4.正常血清(1:10)孵育,室温20分钟。 5.滴加酶标记的抗体37℃1小时或4℃过夜。 6.PBS洗涤33分钟。 7.DAB+H2O2显色5~10分钟,镜下控...
一、原理 在pH8.6的琼脂凝胶中,抗体球蛋白只带有微弱的负电荷,在电泳时,由于电渗作用的影响,抗体球蛋白不但不能抵抗电渗作用向正极移动,反而向负极倒退。而一般抗原蛋白质带负电荷,将抗原置于负极,将血清抗体置于正极,电泳后则在两孔之间相遇,并在比...
一、概念与临床意义 冷凝集实验主要用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辅助诊断。参考值:凝集价1:32;临床意义: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常含有较高的寒冷红细胞凝集素,简称冷凝集素,它能与患者自身红细胞或O型人...
一、原理 同炭凝,只是载体换为聚苯乙烯乳胶,它是一种由0.6m~0.7m的颗粒所组成的胶体溶液,具有良好的吸附蛋白质的性能。 间接乳胶凝集目前已用于鼠疫菌、沙门氏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葡萄球菌肠毒素等的诊断。 二、材料与试剂 1、聚苯乙烯乳胶 2、...
一、概述 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血清混合后,在电解质参与下,经过一定时间,抗原抗体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称为凝集反应。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 细菌或其他凝集原...
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载体上,然后与相应的抗体结合,也可出现颗粒载体的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比直接凝集反应敏感性为高,可用于微量抗体或抗原的检查。 一、 间接血球凝集实验 间接血球凝集实验是根据红血球表面的吸...
机体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可产生不完全抗体,由于这种抗体体积较...
凝集反应是指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覆盖抗原的颗粒状物质(如红细胞、聚苯乙烯胶乳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现象。早在1896年,Widal就利用伤寒患者的血清与伤寒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现象,有效地诊断伤寒...
一、胶乳凝集实验方法 1.胶乳凝集实验:先加受检标本,滴于反应板上,再加致敏胶乳1滴,连续摇动2-3min后观察结果。胶乳凝集者为阳性,不凝集者为阴性。同时需做阴、阳性对照。 2.胶乳凝集抑制实验:在反应板上先加受检标本1滴,再加1滴配对抗血清混匀,最...
若使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先混合,充分作用后再加入有关的免疫微球,因抗体已被可溶性抗原结合,不再出现免疫微球的被动凝集现象,叫间接凝集抑制实验,临床化验检查中常用的免疫妊娠实验就是一种间接凝集抑制实验。 妊娠实验 孕妇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