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心肌炎的早期症状 如何避免漏诊误诊暴发性心肌炎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11-28 08:12浏览:

心肌炎的早期症状

  心肌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很多人还不是很了解什么是心肌炎。那么心肌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1、胸痛

  多数的患者疼痛比较的剧烈甚至难以忍受,有濒死感,持续时间有的时候不是很长,但是有的时候疼痛好几天。

  2、疲劳

  很多疾病都是因为长期的疲劳引起的,很少有患病以后感觉浑身是劲的情况,不同疾病引起疲劳的程度也不一样,有些疾病表现比较的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3、恶心

  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

  4、发热、咳嗽

  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1-3周,常有发热、咳嗽、咽痛、腹泻、肌肉酸癌等症状,患者中以女青年居多。

  心肌炎是什么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心肌炎的原因

  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可原发于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诸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应,以及物理、化学因素等均可引起心肌炎,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又以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感染最多见。

  其他致病条件因素

  1、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殖复制加剧,加重心肌炎症和坏死。

  2、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可能起协同致病作用。

  3、妊娠:妊娠可以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殖,所谓围产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

  4、其他: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严重吗

  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传染途径多从口入,偶尔也可由空气传播。

  心肌炎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青少年和壮年居多。一般病程小于半年为急性期,半年至2年为迁延期,病程大于2年则属慢性期。一般来说成人预后优于小儿,大多数成年患者可在数周或数月内恢复,5-20%的病例遗留永久性心脏损害,个别严重病例可发生死亡。

  心肌炎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

  据统计,心肌炎患者不在少数,而且心肌炎还容易反复发作,所以专家从多方面寻找治疗心肌炎的措施,患者除了一些常备一些口服药之外,还要采取适当的家庭治疗,注意营养与饮食疗法。

  1、避免紧张

  保持情绪稳定,似免给脆弱的心脏再增加压力。

  2、常规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口服一些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中药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风湿性心肌炎患者在风湿活动期进行抗风湿治疗,如给以抗生素静脉点滴等,梅毒性心肌炎患者需同时进行驱梅治疗等一系列措施,以去赊或控制导致心肌损害的病因。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3、适当使用激素

  适当应用激素可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于病情危重或反复发作的心肌炎患者及病毒血症明显,或经一般治疗无效的患者,采取早期、足量、短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方法,可明显缓解病情。但在病毒急性感染的最初10天内应避免使用激素,以免造成病毒扩散,使病情恶化。

  如何避免漏诊误诊暴发性心肌炎

  当暴发性心肌炎以心外症状起病时,如发热、疲乏、咳嗽、恶心、呕吐、腹痛、气促、烦躁不安、晕厥、抽搐等,往往不能早期诊断,常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颅内感染等,加之该病病情进展迅速,使患儿错失治疗良机,导致死亡。所以,避免漏诊、误诊暴发性心肌炎至关重要。

  如何避免漏诊、误诊小儿暴发性心肌炎?需从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三方面入手。

  从临床表现上

  大多数患儿病前2周内有明确的前驱感染史,而后以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咳嗽、气促、烦躁不安、晕厥、抽搐、乏力等症状为首诊,在每个患儿只有5~6分钟的就诊时间里,多不能引起医师的注意。

  所以,对于以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来诊的患儿,在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并对症处理治疗无效者,或病情进行性加重伴有不能解释的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症状时,需考虑他系统危重症的可能。

  从查体上

  因暴发性心肌炎进展快,就诊时体征可能不明显,然后病情可突然加重,体征也随之出现明显的改变,重点查体在肺部、肝脏及心脏的体征上,并且强调动态观察。

  曾报道一例以发热呕吐为首发症状的重症心肌炎,经补液后症状加重,查体双肺满布大中水泡音、肢端肘膝以下发凉,CRT4~5s,考虑为休克。在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扩容补液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后,病情再次加重,出现心率快、心音低顿、心界扩大、呼吸增快、肝脏呈进行性肿大等体征,这一切都提示着心脏泵功能的衰竭,而患儿一开始便经历了急性胃炎、肺炎、休克(低血容量性?感染性?)等诊断。

  4名曾以惊厥为首发症状,诊断为癫痫的患儿,经过医师查体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心音低钝等体征,便对癫痫诊断提出怀疑,于完善相关检查后纠正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可见认真查体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从辅助检查上

  心内膜心肌活检是诊断暴发性心肌炎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限制了其临床运用及推广。梁中信[5]在该例误诊病例报道中总结,该病例未能正确评估治疗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致未能及时行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导致误诊误治,所以,必要时完善相关检查至关重要。

  实验室检查:有Mb、CK、CK-MB、cTnI、AST、BNP等升高。其中,Mb升高最高,但特异性低,所以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作用;相比之下,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志物,但心肌酶学的水平高低与临床表现轻重多不呈正比关系。而AST、BNP水平过高、cTn初始或峰值>1ng/mL为患儿预后差的预测指标。

  胸片:心影增大。

  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室内径增大、室壁运动异常、瓣膜反流、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包积液等表现,其中,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是暴发性心肌炎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心电图检查:ST-T段弓背向上抬高,心机缺血表现;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并且,有学者认为,心电图改变可能较肌性损害酶学改变出现更早。如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样,一般无急性心肌梗死时的镜面效应,无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的动态改变。

  总结

  暴发性心肌炎常以心外症状起病,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多不容易,所以,要避免误诊、漏诊则需要将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