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肺炎病因病理
主要致病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包括原发性(即从呼吸道吸入性)和继发性(即血源性)。
化脓性肺炎的病理改变与肺炎双球菌性肺炎相似,但化脓、坏死的倾向较大。早期吸入性化脓性肺炎可见到局限性的严重支气管和细支气管肺炎,周围伴有散在、境界较清楚的小出血性肺实变区。血源性化脓性肺炎则由于肺组织脓栓栓塞和化脓,形成多发性不同程度的腐败性梗死。两者晚期均表现为围绕支气管产生的支气管周围脓肿和终末细支气管、肺泡坏死。由于肺间质的化脓性坏死常与支气管相通,加上支气管壁的炎症水肿和支气管的反射性痉挛,易发生活瓣性阻塞而形成肺气肿或肺气囊,此为化脓性肺炎的特点。
临床表现
多见于来自农村的小儿和老年人,发病急,可出现高热、寒战、咳嗽、咳脓血痰、气急、胸痛。症状严重,病情变化快。暴发型者可在短期内出现外周循环衰竭而死亡,慢性迁延型者可经数月至1年治疗不愈。血源性者,身体其他部位往往有疖、痈、蜂窝织炎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灶。
影像学表现
发病后短期内出现肺内炎性浸润,X线表现为密度高、边缘模糊的云絮状影,病变范围可以是小叶、肺段或大叶,并在短期内(1日)扩展为两肺广泛性病变。病变区内无支气管气相。随着病变发展,炎症灶内出现脓肿,即含液平面的空洞。同时在不同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类圆形薄壁空腔,即肺气囊。肺气囊多无液面,变化快,1日内可变大或缩小。本病易发生胸腔积液、脓胸和脓气胸。
血源性化脓性肺炎的X线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数毫米至数厘米的球形病灶,多分布在两肺外侧部分,边缘较清楚。也可呈大小不一的片状致密影,病变中心也可出现空洞及液平面。
鉴别诊断
血源性化脓性肺炎与肺多发转移肿瘤相鉴别,需结合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