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食管静脉曲张介入治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10-05 19:24浏览:

食管静脉曲张介入治疗
 
1.经皮肝门静脉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varicealembolization,PTVE)1974年,Lunderquist和Vang发明了经皮穿刺肝内门静脉分支,选择性地把导管插入门静脉主干,继而插入胃冠状静脉,用明胶海绵、无水乙醇或不锈钢圈栓塞曲张的胃底静脉和食管下端静脉,控制急性出血,有效率为83%,但1年后复发率为66%。研究表明,PTVE联合脾动脉栓塞或胃左动脉栓塞可使止血成功率达100%,术后1年再出血率降至6.7%。适用于内科常规治疗无效者及经内镜注射硬化剂后再出血者。
 
护理:术后平卧12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注意有无腹痛及腹部体征。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可用冰袋物理降温或消炎痛栓肛塞。
 
2.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hunt,TIPS)是利用特殊的穿刺针、球囊导管和金属内支架在肝静脉和门静脉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分流通道,使一部分门静脉血流直接进入体循环,以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和防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目的,是近几年来发展的最新介入治疗技术。适用于反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且经内镜注射硬化剂治疗无效者或经硬化剂治疗仍出血者及不宜行硬化剂治疗者。
 
护理:术后卧床休息24小时;常规输注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加强保肝治疗,口服乳果糖及输注支链氨基酸以防止肝性脑病。术日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及腹部体征;术后嘱病人多饮水,保持尿量为每日1500mL,防止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术后需抗凝治疗,必须观察凝血时间及有无皮肤黏膜出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