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食管灼伤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10-04 20:48浏览:

食管灼伤多是由化学腐蚀剂造成的食管腐蚀性伤害。误吞开水等引起者较少且轻。常见于儿童,多因误服造成,少数见于自杀等有意吞服者。
 
一、诊断要点
 
1.吞服腐蚀剂后即刻出现口唇、口腔、舌、咽、胸骨后疼痛,涎液增多,吞咽困难,可出现声嘶、呼吸困难,严重者疼痛剧烈,迅速出现高热、虚脱、休克,甚至死亡。1周后局部症状渐消失,全身情况趋好转。约1个月后由于瘢痕形成,局部症状再出现并加重,突出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轻者可进流食或半流食,重者完全不能进食,并表现消瘦、营养不良、脱水、酸中毒等。有并发症者可在恢复过程中有大出血等,全身症状迅速加重而死亡。
 
2.早期常不能做食道镜检查,X线片、血象等可协助判断并发症和全身情况。黏膜可水肿、糜烂、溃疡、组织坏死、出血、剥脱,腐蚀剂化学性质不同,黏膜伤后颜色可呈灰白、黑、黄、棕色等。1周后始可酌情行食管镜检查,可见受伤部位有瘢痕形成,以食管下端及中段较多见较严重。
 
二、治疗
 
急性期主要治疗原则是清理和中和毒素,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治疗并发症,预防和控制感染及瘢痕形成。可在建立静脉液路同时慎重轻柔地插入胃管,进行针对性弱碱或弱酸中和毒素,如酸性腐蚀剂用肥皂水、2%~3%氢氧化铝、镁乳剂、牛奶、蛋清,碱性腐蚀剂用食酷、柠檬酸、1%~2%醋酸等。可口服橄榄油、蛋白。对严重灼伤、胃管插入困难及有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者,可给全静脉营养输液,缓解后鼓励进食。除全身抗菌素应用外,可给抗菌素粉剂口服。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类等可减轻瘢痕形成。晚期瘢痕形成者,可予扩张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