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补钙多年却仍然缺钙,其原因何在?
(1)补钙量不足目前我国钙制品已达200余种,但其疗效难尽如人意。其中,有些是无机盐类,如碳酸钙、氯化钙、磷酸氢钙与贝类、牡蛎、鲜骨粉等,大多难以直接为机体吸收和利用,且对胃肠粘膜有一定刺激性。另一些为有机盐类,如醋酸钙、乳酸钙与柠檬酸钙、马来酸钙等,多数按钙盐的含量标明剂量,而钙盐含量与钙的实际含量相差甚远。如葡萄糖酸钙每片500毫克,其含钙量仅为46毫克,这样钙的剂量过小,自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钙磷比例失调磷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它的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一般钙与磷的比例为2:1,母乳与其相近,为婴幼儿的最佳选择,而牛乳为2:1,若用牛乳喂养婴儿,需增加含钙量高而含磷量低的绿叶蔬菜、蛋类、苹果等食物。老年人往往含磷食物摄入不足,即使有充足的钙,也难以被吸收利用。
(3)食物成分不当用钙制品时,若摄入含有较多草酸、鞣酸的食物,如菠菜、竹笋等,或含有脂肪酸的肥肉等,均可因食物中的有机酸与钙结合成难溶性的盐,以致降低补钙效果。
(4)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既能调节钙磷代谢,又可促进小肠对它们的吸收,还能使钙沉积于骨骼中。如果缺乏维生素D,必然会影响钙的吸收,但可用鱼肝油等进行补充。
(5)激素的影响妇女绝经后,骨钙丢失加速,故有人主张应尽早给予雌激素、降钙素等治疗,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6)户外运动少运动少也会加速骨钙的丢失,如果每天能坚持运动,并接受阳光适度照射,则可促使与骨钙相关的激素维持一定的水平,补钙效果也将大为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