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咯血的治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9-07 07:56浏览:

血治疗的原则咯血的治疗
 
咯血治疗的原则是迅速止血,解除气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维持正常生命体征和施行病因治疗。特别是大咯血,应紧急止血,预防窒息发生,病情稳定后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一、一般处理
 
1.休息:大咯血发生时应该让咯血的一侧卧位,绝对卧床休息,以免血液呛入不咯血的一侧。
 
如果不知道哪侧出血就采取平卧位,胸部可放一个冰袋,不要随意搬动或转院运送。
 
2.镇静镇咳:为了消除病人的恐惧,对情绪紧张、烦躁不安、没有呼吸衰竭或全身衰弱的病人可以在不咯血的时候给予小量的镇静药,但应该以不抑制咳嗽和呼吸为前提。如安定5~1O毫克,每天1~3次,口服或肌注,或用鲁米那0.1~0.2毫克肌注,咳嗽剧烈的可以口服可待因30毫克镇咳。禁止应用吗啡,以免过度抑制咳嗽,使血液及分泌物阻塞气道引起窒息。
 
3.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在咯血时嘱咐其轻轻咳嗽将血排出,不要咽下,防止血液存留在呼吸道内.如果发生大咯血并且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休克表现时,应注意保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病人用力排便,加重咯血。
 
4.输液:小量咯血和中量咯血可不输液,大咯血引起循环衰竭及休克时则需及时补充血容量,并少量多次输注新鲜血以促进止血,但输血量不能过多,以收缩压能维持在正常低限为宜。PaO2低于8千帕(60毫米汞柱)者应予吸氧。
 
二、止血药的应用
 
小到中量咯血,可选用卡巴克络、酚磺乙胺(止血敏)、维生素K和6-氨基己酸等。大咯血患者,可选用垂体后叶素、凝血酶原复合物、酚妥拉明、普鲁卡因等药物。
 
1.垂体后叶素:为脑垂体后叶的水溶性成分,内含催产素和加压素,加压素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可使肺小动脉收缩致血管破裂处血栓形成,同时减少肺内血流量,降低肺循环压力。用法:垂体后叶素5~10单位加生理盐水或10%~25%葡萄糖液2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10~15分),或用10~20单位加5%葡萄糖液250毫升,静脉滴注。副作用有头痛、面色苍白、心悸、胸闷、腹痛、排便感或血压升高等,所以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及孕妇禁用。
 
2.普鲁卡因:通过神经阻滞作用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肺循环压力的作用,用于大咯血又不能使用垂体后叶素者。用法:0.25%普鲁卡因20毫升(50毫克)用5%葡萄糖液40毫升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每日2次,或用150~300毫克普鲁卡因溶于5%葡萄糖液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
 
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必须做皮试,对该药过敏者禁用;②用药剂量不宜过大,注入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易引起颜面潮红、谵妄、兴奋、惊厥,若出现惊厥可注射苯巴比妥钠。
 
3.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有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和强心作用,使右心房压及血管阻力降低,肺动、静脉压降低,减轻肺淤血达到止血目的。用法:酚妥拉明1O~2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天。副作用有头昏、鼻塞及血压下降等。
 
4.卡巴克洛: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通透性,缩短出血时间。用法:卡巴克络1O毫克肌注,每日2次;或1O毫克口服,每日3次;或2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
 
5.立止血:为一种高纯度的酶性止血药,含有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两种有效成分。类凝血酶与人体凝血酶相似,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小板聚集,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促进凝血。类凝血激酶在出血部位被血小板释放的PF3激活,能加速凝血酶形成,促进凝血过程。属高效速效安全的止血剂。用法:先肌注1克氏单位(KU),然后静注1KU。如出血不止,可4~6小时重复使用。
 
6.酚磺乙胺:即止血敏。能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增强血小板功能及黏合力,加速血块收缩,有利于止血。用法:酚磺乙胺250~75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3次,或4~5克加入5%葡萄糖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共用7~1O天。
 
7.维生素K:能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血浆因子Ⅶ、Ⅸ、X,达到止血目的。用法:维生素K11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2次;或用维生素K14~8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3次。
 
8.抗纤溶药:常用的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有6-氨基己酸(EACA)、氨甲苯酸(对羧基苄胺,PAMBA)及凝血酶等,它们与凝血激活因子的作用相反,阻止纤维蛋白溶酶的形成,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达到止血目的。方法:6-氨基己酸0.4~0.6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克内静脉滴注;氨甲苯酸100~2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液40毫升内,缓慢静脉注射,每日2次,或3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近年来有人报道,以凝血酶适当稀释后雾化吸入亦起到较好的止血作用。
 
9.联合用药:酚磺乙胺0.5~1.0克,氨甲苯酸100~200毫克,维生素K13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250毫升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
 
10.抗胆碱药:通过扩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肺动脉压及肺血流量等达到止血目的。方法:皮下注射阿托品1~2毫克,3~5分后咯血未停,可重复1次。另外,可用山莨菪碱注射液4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40~60毫升中,静脉缓慢注射。
 
11.鱼精蛋白注射液:含有丰富的精氨酸,为强碱性低分子蛋白质,能与酸性的肝素结合,使其失去抗凝血活性。用法:5000单位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连续应用不超过3天。
 
12.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感染、抗过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用法:泼尼松每日30毫克口服,或地塞米松5~10毫克口服,1~2周为1个疗程。有报道,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垂体后叶素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止血疗效。
 
此外,尚有报道单用缩宫素、硝苯地平及氯丙嗪、硝苯地平及阿托品、654-2与氯丙嗪、氢氯噻嗪及10%氯化钠等均能有效治疗咯血,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