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常用的药物包括哪些种类
雾化吸入常用的药物,一般是随疾病的不同和治疗目的的不同而改变。常用的种类有:
(1)平喘药:可选用沙丁胺醇(如万托林雾化溶液)及溴化异丙托品(爱全乐雾化溶液)等配制液。使用时应视个体适应性而定。
(2)化痰药:可选用痰液溶解剂,如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盐酸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α-糜蛋白酶或碳酸氢钠等。
(3)治疗非特异性炎症、对抗过敏和减轻组织增生方面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混悬液、地塞米松注射液。
雾化吸入需注意哪些方面
(1)定期消毒雾化器,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如有条件可以使用一次性雾化器,做到专人专用;非一次性雾化器在使用前必须严密消毒),并每天更换1次液体,不使用时整个系统内不应有液体存留,以免细菌滋生。雾化治疗时应使用无菌溶液。
(2)长期雾化吸入治疗的病人,雾化量必须适中。一般4~6毫升。如果湿化过度,可致痰液过度稀释和痰量过多。倘若痰量突然增加,在危重病人神志不清或咳嗽反射减弱时,常可因痰不能及时咳出,而造成病情恶化甚至发生意外。吸入气体的湿度最好与正常气道相同,即绝对湿度为43.4毫克/升,蒸气分压为6.33千帕。
(3)支气管痉挛严重时,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剂量可以适当增加,但不应超常剂量应用,以免引起心悸、心律失常、肌肉震颤,甚至闭锁肺等不良反应。因此,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剂量应由医生调整,不能盲目加量。
(4)密切注意雾化效果,有少数病人雾化吸入后,可能由于药液低渗、防腐剂过敏、气雾温度过低或药液过敏等原因,诱发支气管痉挛。如乙酰半胱氨酸、溴己新、糜蛋白酶、高渗盐水及蒸馏水等,在支气管哮喘病人尤易发生。
(5)过多且长期吸入盐水,会因过多的钠自支气管吸收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