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做哪些检查
检查1: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病变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
检查2:呼吸功能检查:早期常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它比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更为敏感;闭合容积可增加。发展到气道狭窄或有阻塞时,就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肺功能表现,如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减少(<70%),最大通气量减少(<预计值的80%);流速-容量曲线减低更为明显。
检查3:血液检查:慢支急性发作期或并发肺部感染时,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喘息型者嗜酸粒细胞可增多。缓解期多无变化。
检查4:痰液检查:涂片或培养可见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球菌等。涂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已破坏的杯状细胞,喘息型者常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
痰液检查及痰培养有何意义
痰液的性质、数量以及痰的培养,均能反映支气管病理变化及病情分期。
痰液含有细胞和非细胞两种成分。痰中的细胞,主要为脱落的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及炎性细胞。检查痰液中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的程度以及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支气管黏膜损害情况。痰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与细菌感染有关,一般认为是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的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与机体变态反应有关,多见于喘息型支气管炎者。痰液中非细胞成分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纤维,它的含量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有着大致平行的关系,其量增多则痰液的黏稠度增高。
痰液培养可检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和奈瑟球菌等。若病情严重则常可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但须连续做两次以上的检验,而且结果相同才有意义。至于病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则提示对一种或数种抗生素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