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8-24 10:08浏览:

儿童期未经手术治疗者预后不佳,多于20岁以前死于心功能不全或脑血管意外、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附: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综合征):严格的意义上并不能称为先天性心脏病,而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如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持续存在,由于进行性肺动脉高压发展至器质性肺动脉阻塞性病变,可由原来的左向右分流,变成右向左分流,从无青紫发展至有青紫时,即称之为艾森曼格综合征。其他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也可有类似的情况。
 
因此,本症也可称之为肺动脉高压性右向左分流综合征。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尚未普及时临床上本症较多见,近年来已逐渐减少。
 
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先天性发育畸形,心脏或大血管存在解剖学的缺损或狭窄。为此,手术纠治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由于影像学以及各种导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非手术的介入治疗在一定范围内取代了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单一的缺损或狭窄型的病变,采用球囊扩张技术和缺损或异常通道的封堵技术。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
 
是较早应用的非手术介入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措施,首例成功报告为1982年。国内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步,目前已累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成为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1。适应证
 
(1)以单纯肺动脉瓣狭窄伴有狭窄后扩张者效果最佳。
 
(2)狭窄的程度以跨瓣压差为标准,过去以≥50mmHg为介入指征,由于技术的进展,手术安全性提高,目前已趋向于将介入指征降为≥40mmHg。
 
第30章心脏疾病(5)
 
(3)肺动脉瓣狭窄,经手术治疗后出现再狭窄者亦可进行。
 
(4)作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前缓症治疗,或不能接受手术者的姑息治疗,如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等。
 
2。禁忌证
 
(1)肺动脉瓣下狭窄即右室流出道漏斗部狭窄者。
 
(2)肺动脉瓣上型狭窄瓣膜发育不良,无肺动脉狭窄后扩张者。
 
3。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术中心律失常、三尖瓣受损及继发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此类并发症多与术者的经验、操作技术水平有关。
 
4。疗效及预后
 
PBPV治疗如适应证选择适当,近期及远期疗效与手术治疗相同,术后压力阶差明显下降者达75%,但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并发症〈6%,总死亡率〈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