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脑血管病的影像学检查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8-01 14:24浏览:

(一)计算机体层摄影(CT)
 
CT图像在显示屏上以由黑到白的不同灰度表示,黑表示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脑室;白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颅骨。这与X线照片所示的黑白致。由于CT有高的分辨率,故人体软组织吸收系数虽大多数近于水的吸收系数,也能形成对比而显影。
 
CT平扫即可迅速而准确地显示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部位、大小及有无血液进入脑室系统,从而为早期手术治疗和判断患者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对于闭塞性脑血管病,CT检查能显示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对脑血管畸形和动脉癌等检查,亦可提示病灶部位,大致的形态和轮廓等,从而为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指明检查方向。
 
高血压性脑内血肿最常发生在基底神经节,其次为丘脑、脑桥和小脑。基底节出血常亲及内囊,并可进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CT表现和血肿的病程有关。新鲜血肿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区。2-3天后血肿周围出现水肿带,约1周后,血肿从周边开始吸收,高密度灶向心性。2个月后成为近于脑脊液密度的边缘整齐的低密度囊腔。CT可以反映血肿形成、吸收和囊变的演变过程。在吸收过程中,如行增强检查,可见周边的环状增强,至囊变期,则无明显增强。
 
CT对幕上的脑梗死显示效果较好,对脑干及小脑梗死效果较差。幕上脑梗死除继发出血以外(所谓出血性脑梗死),均为低密度。低密度病灶的分布,与血管供应区分布一致。大脑中动脉梗死病灶呈三角形,基底朝向脑突而,尖端指向第三脑室。大脑中动脉梗死在豆纹动脉,病灶多为矩形。大脑前动脉梗死表现为长条状低密度影。大脑后动脉梗死则在顶叶看到半圆形低密度影,位于大脑镰旁后部。脑梗死早期可有轻度的占位征象,后期有脑萎缩征象。豆纹动脉梗死表现为基底节、内囊、丘脑和脑干的椭圆形、圆形及长条形的低密度影,梗死灶的直径<2.0cm,称为腔隙性脑梗死。小的腔隙是由于血管脂肪透明变性所致,大的腔隙是由于穿通血管闭塞引起。腔隙脑梗死临床诊断困难,脑血管造影也不易显示,而CT只虽好的显示方法之一。出血性梗死是缺血性梗死经抗凝治疗,血栓破碎变小。向远侧移动,血流进入再通,但已有坏死的血管,易破碎而形成出血性梗死。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中出现不规则的高密度出血斑。
 
脑动脉瘤直径小于1.0cm,无血栓及钙化的动脉瘤,CT检查不易发现。较大的动脉瘤的CT表现与瘤腔内有无血栓有关。分三型:
 
(1)薄壁无血栓动脉瘤,表现为边缘较清楚的圆形稍高密度处,有明显均一,强化。
 
(2)部分血栓动脉瘤,增强检查血栓无强化,瘤腔和外层囊壁有明显强化。
 
(3)完全血栓化的动脉瘤中心区无强化。动脉瘤破裂出血,CT可检查出血液在蛛网膜下腔,脑内或脑室内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