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心胸外科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8-01 14:18浏览: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
 
1.一般原则
 
(1)对老年性高血压,在治疗上既要注意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压,解除症状,防止动脉硬化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及由此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又要考虑到减少和控制因长期使用降压药所带来的副作用。低血钾、体位性低血压、脑血流减少、糖代谢障碍。以及血尿酸浓度增高等药物副作用对老年人更为不利。
 
(2)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和代谢有它的特殊性。常因肾动脉硬化而致肾功能减退,故由肾脏清除的药物可能因此而蓄积。同时,老年人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减弱;心脏储备减少,易发生心衰;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较差,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这些特点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降血压并不是唯一的目标,要重视靶器官诸如心脏、肾脏与血管的保护。对老年人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①治疗时要提倡个体化,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一线药物,力求用单一药物治疗。②剂量最小化。一般要从最小剂量开始,控制在常规用量的1/2~2/3左右;增加剂量时要注意缓增。③由于老年人全身动脉硬化,切忌急剧降压和(或)血压大幅度波动,以免影响重要脏器的血供,诱发肾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及脑血管意外。④避免单独使用具有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的降压药物。若需要联合用药时,亦应从小剂量开始,同时严密观察疗效与副反应。⑤除卧位外,还需观察立位血压变化,尽可能做到安全有效,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宗旨。
 
2.非药物治疗
 
前面有关高血压的基础治疗已经提到,如今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的重大进展之一是重视非药物治疗,并作为轻型高血压的首选方法和高血压治疗的基础方法。非药物治疗包括纠正超体重、限制食盐摄入(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0~3.5克)、戒烟、节制饮酒,以及倡导有规律的体育活动等,这些均有一定的疗效。
 
3.药物治疗
 
关于老年性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目前认为,钙拈抗剂、噻嗪类利尿剂、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单独首用的一线药物加以选用。
 
(1)钙拮抗剂①硝苯地平(心痛定):可作为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它能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和心脏后负荷,且有较强的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降低肺动脉压等效应,对有合并冠心病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亦有一定作用。长期应用不影响血尿酸与脂蛋白代谢,但可有踝部水肿等副反应。常用剂量为10毫克,每日3次。②尼群地平:口服起效快,作用时间长,降压平稳,其增加心率反应轻微而短暂,宜于老年人应用。常用剂量为5~10毫克,每日2次。③异搏定:有明显减少左心室肥厚,有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对收缩功能无损伤,但抑制房室传导作用较强,适用于老年高血压伴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者。常用剂量40毫克,每日3次,口服。
 
(2)利尿剂老年人因肾脏功能减退,处理钠与水的能力降低。噻嗪类药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且作用温和,维持时间长,尤其适宜于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对降低以后心血管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可能有好处。但长期应用利尿剂可引起多种代谢障碍,如低血钾、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故在治疗中要随时监测患者体内的代谢变化,并注意必要时补钾。①双氢克尿塞:常用剂量为12.5~25毫克/日。②吲达帕胺:是一种降压作用强而利尿作用相对较弱的新降压药。其抗高血压的机制可能与扩张血管平滑肌及利尿作刖有关。口服剂量为2.5毫克,每日1次。本药可使血压平稳而持久地下降,血钾与尿酸变化在正常范围内,无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等副作用,适用于老年人高血压,或伴有肾功能不全、糠尿病、高脂血症等病的患者。
 
(3)转换酶抑制剂①巯甲丙脯酸(开搏通):有较强的血管扩张作用,可有效地降低老年人高血压,且无明显的体位性低血压与反射性心动过速等副作用。最近报告称可消退心肌肥厚,故适宜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亦可用于伴发糖尿病者;但伴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用药剂量应自小量开始。宜从6.25毫克开始,每日3次,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注意首剂反应,逐步加至12.5~25毫克,每日3次。不良反应有皮疹、咳嗽等。②苯丁酯脯酸:作用与巯甲丙脯酸相似,但作用时间更长。开始剂量1.25毫克,每日2次。